2012年10月13日,是我妈妈53岁的生日。这一天,也是我们母女俩45天旅程的第一天。
今年上旬,妈妈在安排退休日程时,无意对我说,她很想出国旅行。而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真正旅行过了。
妈妈在教育部门工作了三十几年,教书,写书,当校长。在这个领域她是积极的改革派,被追捧,被效仿,被争议。她是活力与创新的代表,似乎无时无刻在讲课,在考察,在开会。但是这种忙碌的状态在时间的洪流里还是一晃而过了。我面对的,是一个即将结束工作,回归生活的女人。
我理解妈妈思考退休生活时产生的焦虑感。工作占据了她的大部分时间,虽然她一直渴望休息,但要习惯这种生活仍然需要勇气。
这个时候,旅行应该是很好的缓冲带。
我开始独自旅行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里,都是妈妈送我出门,我身后她叮嘱的声音和关门声,成了一个固定的记忆片段,仿佛没有这个片段,我的旅行就不算开始。
第一次旅行我还在读高中,爸爸非常反对我一个人坐绿皮车去新疆,为此和我生了很久的气。妈妈始终站在我的立场上和他沟通,其实我骨子里是像爸爸的,正因为如此,在我二十岁之前,父女俩常常要闹得不可开交
1908至2008。
一百年间,大山里的白鹿镇最终还是归于平寂。
那些寻找旧梦故人的过客,也终究是过客罢了。
试图把信仰根植在这里的传教士们,当初绝没有想到他们的企望会在空壳般的楼阁里孤独百年。
又或者,他们的虔诚的勇气和目光早已穿过时间的屏障,逾越千年,盛开在了彼岸。
破败和不朽的。
皆为信仰。
春寒料峭,薄雪未消,松风冷冽,吹寒孤楼。
2008年2月11日。驱车至白鹿镇,步行泥泞山路观上书院。
雅安张家山上,近百年历史的明德中学俯瞰着这个城市。
宗教信仰和教育的结合,应当萌生出强大的智慧与力量。
然而在中国,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腐朽的楼梯和架空的躯壳。
守楼老者打开门锁的一瞬间,我似乎听到了辽远的歌唱声。
可惜有些心门,只能从里面开启。
好多东西,我永远都看不到了。
学校一楼大厅
诡异的双喜
有个叫作“福音堂”的小教堂,
寂寞的矗立在老街上。
这条老街依河而建,似乎只有天空和风知道他的从前的相貌。
城市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于是难免浮躁。
毁灭掉自己旧时的容颜,是件酣畅淋漓的事情。
新建高楼的阴影四面延伸,老街呢,枯萎,即将死去。
福音堂,孱弱不堪。
却也依然那么有风骨的站着。
用仅剩的十字匕首,膜拜遥远的信仰。
上师说,会在我考试的时候给我念经,包考上。
但我现在只想,做个在惠远寺佛殿前念书的小喇嘛…………
2007 5月 八美
冷了就想去云南。
去红河,绿春,金平…………
在雾里看梯田,阳光下看唱山歌,吃酸酸辣辣的粉丝,穿花花绿绿的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