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话
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二、解读
1、中国人大多讲究含蓄,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觉得直接对别人表达请求,很不好意思。
2、所以我们习惯委婉含蓄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请求。
3、我们也潜意识总会认为对方能够很清晰、准确的明白自己的请求。
4、但是,事实上,我们表达不够清楚时,对方可能是不能理解我们的请求,或者是不能完全理解。
5、如果对方不能理解我们的请求,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那他们是无法满足我们的。
6、因为表达不够清晰、具体。导致对方不明白我们的想法、需要。导致我们处理事情的效率会大大降低。
7、因此,与人交流时,表达请求越清晰、越具体,越好,谈话的效率越高!
三、反省
我以前错以为表达要含蓄,太直接了,反而可能让对方对自己印象不好。
我现在认识到了,表达越直接 越具体,对沟通是越好的。
我现在深刻认识到,表达请求时具体,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原话
示弱有助于解决问题。
二、解读
1、人们喜欢强大,即便不够强大时,都恨不得伪装成强大的样子。
2、这样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好像更不容易受到欺负。
3、所以,在工作、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习惯表现出自己很强的一方面。
4、遇到一点问题、矛盾,更加是不甘示弱,要占据上风。
5、总觉得示弱是认输,是向别人低头,先承认错误。
6、实际上,示弱并不是认输,示弱是另外一种美。
7、示弱让别人也不再“盛气凌人”,从而产生了积极影响。
8、示弱让气氛得到缓解,能够更静下心来,从而明白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好的解决问题。
三、反省
我之前没有深刻的认识示弱,我的性格,就是属于不甘示弱的人,别人声音大,我的声音要说的更大。
我学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深刻的理解了示弱,有时候沉默不是认输,只是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我现在深刻认识到 示弱有助于解决问题。
四、得意
今天的学习又为我更好的运用非暴力沟通奠定了一点点基础,我很开心。
我为自己的坚持,感到得意!
一、原话
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二、解读
1、大多数人基本能体会到自己的感受。
2、但是能够把自己体会到的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人并不多。
3、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体会,可能会用另外一种方式传达出来。比如,抱怨、发脾气.....这样表达比起语言觉得更直接,或者更有短暂效果。
4、也有可能我们实际上并不是很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的体会,导致无法表达。
5、所以,我们会认为把自己的体会用言语表达出来是很困难的事情。
6、因此,我们首先要认真的体会自己的感受,再清楚的用语言表达。
三、反省
1、我错以为体会和感受是差不多的,有体会就行,证明对于别人的行为自己是有感触的。
2、我错以为表达或者不表达,都不是那么重要。
3、我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体会和表达感受如果不清楚,就不能真正做到发现和满足自身内心真正的需要,从而不能解决问题。
四、得意
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到开心。
为每天自己的进步,而感到得意。
书上事例: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之前的理解:这是观察,因为我认为哥哥确实是对我发了脾气。可能他对我说话比平时大声;也可能他今天面对我时,没有微笑......所以,通过我的表达是,哥哥对我发脾气了,并且是无缘无故,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现在的理解:这是评论。因为我观察到的只是哥哥今天对我说话比平时大声;或者观察到哥哥今天面对我时,没有微笑。这是眼睛客观观察到的内容。而我不能因为这个就下定论,说哥哥是对我发脾气,并且还下定论觉得是无缘无故的。可能他没有说话,没有微笑,说话大声,是他感到害怕、悲伤或者别的。
我的收获: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我越来越体会语言的魅力,对于自己说话的方式,也会特别特别的注意。尤其明确自己平时说的每一句话,到底是观察还是评论。因为表达观察和把观察表达成评论,直接影响了这场谈话的质量。
通过实例来理解观
一、原话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评论,并反驳我们。
二、解读
1、观察是对一件事本身客观存在和事实的描述。
2、评论也就是对某一件事,自己所持有的看法、态度、意见。
2、我们在表达我们的观察时,很容易附加上我们的评论。
3、这样对方很容易忽视我们表达的所观察到的事实,反而会侧重听到我们评论的内容。
4、从而反驳我们,觉得我们说的并不是那样,导致一场可能不愉快的交流产生。
三、反省
没学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从来没有研究过我的语言是观察还是评判。
我错以为我自己的评论也是真实、客观的。
我现在认识到了和别人在交流时,把观察和评论混在一起,别人更倾向于听到评论,并反驳我们。
四、得意
更深刻的理解并区分观察和评论,让我非暴力沟通的功力更强一点点,我很开心。
越来越体会用书的价值,我很得意。
一、原话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二、解读
1、观察是用自己的眼睛亲眼看到,或者是用自己的耳朵亲耳听到。
2、我们仔细的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就事论事地说出观察到的结果。
3、不能带有另外的自以为是评判、意见、看法。
4、这样可能会让双方陷入一场不愉快的沟通、交流。
5、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观察。
6、只有明确了观察的定义,不要把观察和评论混淆,才能更好的运用非暴力沟通。
三、反省
我错以为观察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说话的语气,只要自己轻言细语的去说,那就是最好的非暴力沟通。
我现在知道了,观察很重要。还是非暴力沟通最基础且重要的要素。
四、得意
我今天再次深刻的认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我很开心。
我越来越体会用书的好处和价值了,我很得意!
一、原话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二、解读
1、我们大多数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会倾向于评判别人的某一种语言、行为。
2、也容易拿别人去进行对比,或者语言中暗含着命令,好像对方不配合,就可能会受到惩罚一般,这种情况在我们对待学生和孩子身上是常见的。
3、尤其是当某一件事,完成得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的语言有时伴随着指责。
4、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都是“暴力沟通”。
5、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淡化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
6、因此,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使用语言时,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三、反省
我现在深刻认识到,我们很多时候的语言是在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四、得意
今天的学习,让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语言,更重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我很开心。
我的用书又进步了一点点,我为今天的学习、坚持而得意!
一、原话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二、实例
我家楼下有个药房,药房的老板娘和我很相熟,她儿子和我的儿子年龄相仿。之前他们两个不在一个学校就读。去年下半年,两个小家伙终于在一个学校的同班级上学了。起初两个人看不出多大的差别,但是后来我发现每次她的儿子总会受到老师的公开表扬,回家时额头上也总是添了小红花。这让我想到了我儿子,一比较,好像我儿子表现的太一般了!心里的声音是:怎么我的崽崽读书就怎么不认真了?没点学习细胞呀!以至于有一个周末,孩子吃饭吃了很久,最后还不小心把饭碗碰到地上去了,当时我就发脾气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吃饭都不好好吃,学习上也不努力,还没有人家的一半!
三、感悟
我之所以觉得我儿子表现一般,是因为我和身边别人家的儿子进行了比较,导致我认为自己家的孩子学习不够努力、认真!到后面因为一个小事,我爆发出的情绪,又用比较的语言说了我孩子一顿。这个时候,孩子是很反感且委屈的。这些比较的话,其实就是一种批评、评判。并且暗含着我的期待,期待他更好,比别人更优秀。
四、反省
我以前认为比较,能够激发起对方的兴趣、动力。让他明白自己
一、原话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
二、解读
1、听到批评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用心倾听批评,并虚心反省。
2、而是本能的申辩,事情不是那样的,或者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3、再有些人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不敢反驳,寻找退缩,被迫接受批评。
4、还有一些人听到批评,心里会觉得愤愤不平,不认可,会认为你凭什么批评我?你有什么证据吗?可能还会选择一些方式去反击对方。
一、原话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二、解读
1、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最基础的一种方式。
2、美妙的语言让他人听起来,身心愉悦,如沐春风,像一扇窗户一样,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3、带刺的语言让他人听起来,毛骨悚然,跌入深渊,像一堵墙一样,立在了彼此之间,阻挡了我们的交流。
4、所以,语言它们可以是窗户,也可能是一堵墙。
5、我们要让语言成为窗户,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长期和学生打交道。
6、非暴力沟通,也就是让我们体会语言的魅力。让语言成为窗户,而不是一堵厚厚的墙!
三、反省
我以前只是意识到语言可以是窗户,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语言可能还会是一堵墙。
我现在知道了,如果不经意使用了暴力沟通,那么语言就是一堵厚厚的墙。
四、得意
我为微习惯的坚持而得意。
我为培养世界上第一大习惯,用书习惯而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