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老火车站

标签:
人文纪实掠影 |
↑老火车站正门,墙上挂着渭南市文物局 2010年3月25日的通告:渭南老火车站站址已列入保护范围,保护所有建筑设施,人人有责。
还是在去年2月25日看到《西安晚报》刊登的《渭南老火车站70多年历史的白玉牌匾被盗》的报道,故而无事过来瞧瞧老车站。
据报道,老火车站停止使用后,老票房已经被文物部门列为文物保护范围,按规划此处将修建一个承载渭南历史的休闲广场。渭南老火车站始建于1933年,站名牌匾由时任民 国 铁 道 部 长的顾 孟 余于1934年题写,用汉白玉石采用阴文雕刻,镶嵌在票房墙体上。之后的报道说站名牌匾被铁路方面凿掉取走了,渭南市文物局与铁路部门交涉,协调索回牌匾,以恢复文物原貌。
可以说,至今渭南老火车站已历经70多年的风雨沧桑。现今,在老票房的墙体上挂着的渭南市文物局2010年3月25日的通告:“渭南老火车站站址已列入保护范围,保护所有建筑设施,人人有责。”可老票房的破败景象,实在不堪入目。
↓已被凿去刻写着“渭南车站”汉白玉匾牌,只留下墙壁上的深坑
↓原来的牌匾
↓老火车站前的临建房已将其围在里面
↓落日下的老票房处在荒芜之中
↓风风雨雨七十余载
↓票房内一片狼藉
↓残破的老车站有着自己的故事
↓放羊人正在走过老车站
↓已拆除铁轨的路基
↓荒芜的老车站
↓老站台
↓老火车站居民养殖的仙人掌
↓余晖下的鸟儿栖息在电缆线上
↓渭南新车站
资料编辑:
车站牌匾的来历:据史料记载,1930年底,陇海铁路通车到潼关车站,因筑路资金匮乏工程滞停,延至1934年4月15日从潼关大举兴工铺轨向西安,7月1日铁路通车到渭南。因当时南京国 民 政 府欲拟西安为陪都,故此,各车站站名都是名流高官大员书写。“渭南车站”由时任民 国 铁 道 部 长的顾 孟 余于1934年题写,采用汉白玉石阴文雕刻,正文,字迹墨黑,上款:“中 华 民 国二十三年”,下款题笔者姓名。上下款字迹朱红色泽。匾牌长150公分,高16公分,白底。上图字迹的颜色和史料记载不一,是因为后人修改过。
顾 孟 余(1888——1973)浙江上虞人,生于(光绪十四年)北京。1906年到德国留学,入莱比锡大学攻读机电工程,后入柏林大学攻政治经济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武昌起义。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先后兼任文科德文系主任、法科经济系主任、教务长。1926年元月当选为中 国 国 民 党第二届中 央执行委员,曾任中 央 政 治 会 议 委 员,国 民 政 府 委 员,国 民 党 中 央宣传部部长,10月任中山大学委员会副主任。1932年任铁道部部长、交通部部长,历任国 民 政 府要职。1941年7月任中山大学校长。1943年2月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 央团部指导员,9月派任第二高等考试典试委员长。1948年2月被聘请任国 民 政 府顾问,5月曾被任命行政院副院长,未到职,1949年4月迁居香港闲居。1969年去台湾聘为“总 统 府”资政,1973年6月25日病逝,终年85岁。
1967年元旦,陇海线复线贯通的时候新建渭南站,老渭南站改为货场,在货场与新渭南站之间修建一条联络线,办理货运业务。2009年9月25日,渭南车站新货场已正式通车,为平稳移交,老车站直到2009年12月20日才停止运营。渭南市规划老火站票房将被保留,解放路北段通至老车站后,从票房东西两边绕行,将建成环形路,和一个休闲广场,解放路北段通至胜利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