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分析:孩子拿脏东西玩

(2011-07-02 07:28:47)
标签:

玩脏东西

界线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育儿技巧

生活教育

育儿

分类: 案例分析
  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孩子拿脏东西玩》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
  
  场景:你4岁左右的孩子,在外面玩,过了一会,孩子很开心地对着你大喊:“妈妈,妈妈,你看,我找到了一个宝贝!”你一看,原来是一个脏瓶子盖,或是一朵旧绢花等类似的东西。这个东西,非常的脏,同时还有一点“异味”,但孩子正玩的不亦乐乎。你是一个比较爱干净的人,且怕孩子由此生病。此时,你会怎么处理?
  
  解答:
  对许多家长而言,当带着孩子到户外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孩子对地上的一些东西“好奇”,会对这些东西特别感兴趣,往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捡起来再说,对此你感到非常的“头疼”,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是最好的。比如上面场景说的,孩子捡起一个非常的脏、有异味的瓶子盖。看起来此事是很小的事情,但如果处理不好,是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的。
  
  目前的环境问题,确实令人担忧,各种疾病的流行,以及各种细菌、病毒的无处不在,使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担忧。而当孩子玩“脏东西”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怕孩子由此生病。不能否认,在如果看一个感冒就可能花费数百、上千的情况下,孩子能不生病就不生病。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不让孩子玩“脏东西”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捡地上的东西玩,是孩子好奇、探索的表现,也是孩子喜欢新鲜事物的天性表现,是一种学习。如果你强制孩子不玩,可能对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比较大的打击。假若,两者趋避取其轻的话,家长应该放松一点。所以,只要孩子不往嘴里放,玩“脏东西”也就玩了,并不是特别的在意。
  
  为此,我就这个问题,设置了9个选项,小范围和一些父母交流、调查了一下。最后的结果,和上面的分析基本吻合,也就是说,“两极”分化明显。当然,也有一些父母是做的不错,孩子是有界线的。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井中月就对此说说自己的观点:
  
  第一,孩子拿脏东西玩,表面上看,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个事情,但本质上,这是考核孩子是否有界线的典型标准。由于孩子小,许多时候还不会很好的保护自己,此时家长就有权力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在外玩耍时,有一些东西是坚决不允许捡着玩的,且任何时候都不许从地上捡东西放在嘴里。此外,玩的时候也不可以把手放在嘴里。
  
  当然对于禁止孩子玩的,一定是这样东西真的会对他造成可能的危险。这里要提醒大家,家长一定要避免小题大做、反应夸张,以及不顾孩子的感受,动不动就把孩子捡到的“宝贝”扔掉。对于孩子来说,幼年时期频繁的被限制和否定,对心理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会引发孩子长大后的不自信和自我否定。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这也关乎家长自身的界线。何时出手,我们也要三思而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给孩子立界线是需要预先说明的,这也是所谓的“有法可依”,而不能是“马后炮”。对捡拾问题,建议在孩子第一次发生后开始建立。这是为了让孩子有充分的感知,也容易理解。另外,由于孩子的认知问题,对于成人而言,A和B可能是一类东西,而对孩子而言,却完完全全是两样东西。所以,需要你耐心地说明,A不可玩,B也不可以玩。
  
  第二,孩子拿脏东西玩,是考核孩子是否有良好卫生习惯的标准。孩子在户外玩耍,无论是否捡拾脏东西,回到家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洗手,必要时需要洗两遍手。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把好这道关就可以少得许多病,不要只强调吃东西之前必须洗手。所以,对于孩子的捡拾,也是好事,在孩子享受乐趣的同时,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的益处更大。
  
  另外,如果孩子经常有吮手指(寻求安慰)、咬指甲(孩子焦虑)等行为,或因口欲期未得到满足,而常把捡拾的东西放进嘴里的孩子,需要多提醒和先制止,同时寻找孩子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如果是经常行的捡食行为,就需要另外的处理了,具体可参看《孩子捡地上的东西吃怎么办?》。
  
  第三,孩子拿脏东西玩,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好时机。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什么是自然产物和人工产品。这点很重要,也是让孩子能否区分什么是垃圾的一个标准。对于自然产物,像花瓣、果实、树枝、树叶等等,就随孩子玩了。对于人工产品,需要孩子知道什么是遗失物和丢弃物。对前者我就不教大家怎样处理了,对后者,我们必须告诉孩子这是“垃圾”,是有人很不礼貌地随地乱丢,所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想玩,也可以,但需要保证不能放到嘴里,且玩过后需要丢入垃圾箱。至于孩子不听,怎么处理了我井中月在后面说。
  
  其次,我们要告诉孩子,什么是腐坏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接触、或让腐败的东西入口,是最容易生病的。所以,让孩子识别什么是腐败变质,就显得比较重要。理论上讲,孩子在户外看见腐败的东西,一般是不会捡拾的,因为腐败的东西会有异味,这些异味是人类都不会很喜欢。只是在这里,我井中月提醒大家,对一些食品的包装,不但不容易看出腐败,而且还有“异香”!所以,对这类东西,任何情况都不建议孩子玩。
  
  所以,从我井中月个人角度来说,让孩子识别什么东西不能捡、什么东西是垃圾是第一步的,而且,你对脏东西的定义越简单、清晰,孩子越容易明白。比如,我不让孩子捡食品包装、碎玻璃类和腐烂变质的东西。在这里我再顺便多提一句,我家里烂掉的桃子、长了绿毛的面包,都会在完成了“教育”功能以后再被我扔掉。这也是立界线之前的必要准备。
  
  第四,如果你不想让孩子玩某个你感觉很脏的东西,在处理上需要一定的技巧。类似说“赶快给我扔掉!脏!”、“地上的脏东西都是垃圾!”、“玩脏东西会生病!”,或是直接夺过来扔掉,都是不好的方法。在不认同孩子的情况下,这样的举动会伤害到孩子的情绪。我建议的说法是:“这东西形状很奇特,所以你把它捡起来了,是吗?可是它看起来很脏,而且闻起来有股怪味,肯定是别人扔掉的垃圾,所以你不能再玩了。现在咱们一起把它丢到垃圾桶里面好吗?”
  
  另外,我井中月提供几种特殊情况的看法和处理。首先,对较脏的东西,用湿纸巾去擦拭,效果不大,特别是对有槽和皱褶的物品,所以此类东西要么换一个,要么不玩;其次,孩子对玩过的脏东西,想带回家,原则上,非自然的东西不允许,只能丢弃到垃圾箱。当然,这里也可以有特例,比如一个好看小塑料瓶,可以带回家进行清洗;再次,如果孩子只是观察,未动手,则此时你最好也一起观察,同时进行“教育”。
  
  需要知道的是,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试图用其他物品交换这个脏东西的办法,转移注意力的效果很有限。最好还是通过界线进行约束。如果试过了所有方法,而孩子还是执意不肯扔掉,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此时,一定要温和而坚持的制止他。就算孩子抗拒和哭闹,家长也要坚定的把这件脏东西“夺”过来。因为如果有了例外,以后会更难于执行规则。假若孩子在被“抢”之后,继续哭闹,就需要先认同情绪,而后温和而坚持地告诉孩子:“如果不能平静下来,就要结束在外面的玩耍。”(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儿童教育实战模拟:

  《实战模拟:孩子拿脏东西玩》              实战模拟:孩子用新帽子换回一张小卡片》 

  《实战模拟:孩子做出有危险动作时》         实战模拟:带孩子出去玩要买玩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