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案例自卑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说话技巧自尊心育儿 |
分类: 案例分析 |
前几天,在一本心理学书上,看到了一个案例,从中我们能发现幼时的家庭教育,对成人影响很大。许多成人进入工作岗位后,出现了各种心理的疾病,而诱发这些心理疾病的根源,许多是和这个人的儿童时期有关。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一个小小的儿时心理创伤,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案例简述:求助者,女,l976年出生。
主诉:不想上班,工作没兴趣。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也觉得不如别人。不愿交男朋友,没这方面的兴趣,因为自己长的丑,怕人家看不中而被拒绝。同事关系和家庭中的关系处不好,总感到受人歧视,受别人欺负,感觉得活着没意思。通过EPQ心理测量,有内向不稳定型个性倾向。
成长经历:乳名黑丫头,从小父母说自己又黑又丑。11岁时和母亲吵架,不愿让别人叫自己黑丫头。上小学时,有几个同学当众说自己长的黑。和同学吵嘴时,一位同学嘲笑自己,说自己又黑又丑。在学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怕受歧视。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总爱批评自己。中学毕业后,当售货员,有一次与顾客发生口角,顾客出口伤人,说:“看你那德性,丑八怪!”工作积极性差,领导总会批评自己,工作能力差,被扣罚奖金多次。家里介绍过男朋友三次,都没谈成功。对方说性格不和,谈不到一块去。
根据上面的情况描述,分一下类,我们可以看到,此人在生活、工作方面的表现为:
● 工作兴趣低落;
● 人际关系较差,不合群;
● 恋爱失败,丧失求爱信心;
● 由于各种原因,工作成绩较差,导致经常受批评和被罚奖金;
在感受、性格和人格上:
● 自卑;
● 有受欺辱的委曲感;
● 生存意向下降,不想活了;
● 人格内向不稳定;
引发的根源:
● 自己长得黑,不漂亮;
● 小时候被叫黑丫头,持续11年,直到自己提出抗议;
● 当售货员时,顾客骂自己是丑八怪;
从上面的资料情况看,各项表现中都包含着强烈的自卑感。此女进入少年期,充分意识到乳名的歧视性,感受到侮辱,使其蒙受了巨大精神压力。当同学的嘲笑,以及她自身认识能力有限,使她形成了负性经验,构成少年时的心理问题。而后的全部生活,都在这种阴影下度过,所以不合群、学习兴趣下降,对污辱性语言、对受罚特别敏感。
乳名、绰号、外号,是根据一个人的特征、特点,或体型、相貌,为其起的非正式名字,好的、褒义的,大都含有亲昵、开个玩笑的意味,而坏的、贬义的,多含有憎恶、嘲弄、侮辱性的意味。孩子小时候可能对此没有认识,但入学后,孩子处于感官敏锐时期,歧视性的乳名会让孩子感觉受到嘲讽、羞辱而痛苦和生气。所以,一个不雅的乳名、绰号,对一个孩子的心灵的伤害,是不能小视的。
本案例中,正是由于歧视性的乳名和儿童时同伴的取笑,产生负性评价,对自己所有的地方充满不自信,都造成了自尊心的伤害,导致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并构成强大心理压力。该自卑因素,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在该女性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
自卑,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受到打击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绪,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在人格上,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易接受外界的消极暗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易随声附和、没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最后导致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孤独地自我封闭。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千万别针对孩子的某种“缺陷”,给他们起一个带有歧视性的乳名或外号。此事可能看起来非常小,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开朗,可能影响还小一点。而对那些气质抑郁、性格内向的孩子,则影响就很大了。因为他们往往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消极因素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真有身体缺陷和不足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忌讳自己的缺点,家长应该引导,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找到正确的补偿目标,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优点。这样,通过孩子某方面的成就,来补偿孩子自身的缺陷。所以,虽然不能改变自身缺陷的事实,但可以从心理上、才能上进行补偿的,关键看家长的引导。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困惑,欢迎给我留言,我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