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女人的一半是男人
雪里埋
著名作家张贤亮,有一本小说名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里边讲述了一个女人如何让一个阳痿的知识分子成为真正男人,而最终又不得不与这个男人离婚的故事。就书名而言,多少有点男人中心主义,顾名思义嘛:男人离不开女人,男人需要女人。女人,在这里因为男人的需要而存在。小说末尾主人公的几句心声可谓画龙点睛:啊,世界上最可爱的是女人,但是还有比女人更重要的,女人永远也得不到他所创造的男人。
这样的书名,这样赤裸裸的表白,想毕女权主义者或平权主义者,是不会认同的。是呀,为什么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而不说“女人的一半是男人”?
事实上,男女平等,作为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参数,也一直是“世界人口日”追求的目标之一。比如,世界人口日2000年的主题是“拯救妇女生命”,因为处于不公平待遇的妇女更容易受到伤害;2005年的世界人口日的口号是“平等=授权”,则侧重于性别平等以及赋予女孩和妇女平等机会。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男性参与孕产妇保健”,显得如此顺理成章,与其关怀妇女权利、提倡男女平等的主旨一脉相承。
为什么要提倡男女平等?因为这个世界存在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这当然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以及其他社会权利的不平等,而归根结底的不平等可能是身体或生理上的“不平等”。最显而易见的是,女人要怀孕,要怀胎十月,要生孩子,而男人则不用经受其间的种种痛苦。这种先天的“不平等”,往往成为其他事实上的各种现实权利不平等的借口和根源。
因此,今年的世界人口日,将主题口号定位在“男性参与孕产妇保健”,可谓意味深长。一方面,这固然有助于优生、优育——男性通过接受生殖健康指导、学习产科护理知识,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一个健康婴儿的出生,利己利社会;另一方面,同样重要的是,这种男性参与赋予了男女平等的社会意义。这种男女平等,并非要改变女人生孩子这样的先天“不平等”,而是让男人尽可能的参与和付出,对女人的先天“不平等”给予一定补偿。比如,老婆怀孕期间,老公是不是可以多做一些家务活,或经常煲锅营养丰富的鸡汤呢?当老婆躺在病床上,承担难以忍受的生理痛苦,男人是不是可以熬夜守侯,给予软语安慰呢?这种付出,不仅仅是妇女身体健康的一种保障,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精神上的抚慰。
正如联合国人口基金所说:“我们把建立了相互尊重、信任和承担义务关系的男性和女性看做是伴侣。与男性合作共同促进每位女性、男性和儿童都有权享有健康和机会均等的生活是我们的努力目标。”毕竟,生育是男女双方共同的事业,而不是女人单独的事业。对于每个生命的诞生,男人不能有始无终,而应该有始有终,而且是善始善终。
当男人需要女人、离不开女人的时候,张贤亮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而当女人需要男人,离不开男人的时候,我们也的确可以说,女人的一半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