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妖灵妖
妖灵妖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9,176
  • 关注人气:11,0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越久越真——2006.5.21书话

(2006-05-21 21:21:57)
分类: 其他无聊的

梦开始的地方

2000年4月,复杂巧妙操作下的一次旅行或者冒险,把我送上了飞往香港的航班。到了香港的第一天晚上,便在路过的天桥下找到了舒琪在湾仔开的“壹角度”书店。在艺术电影的DVD成套成套地被搬上大陆影迷的书架之前,舒琪的“创造社”代理发行的港版VCD是大陆影迷可遇不可求的观看艺术电影的重要载体,有些片碟商不会做,要欣赏,只能以相对于当时大陆平均工资而言非常高的零售价购买,因为囊中羞涩,站在整排的VCD面前颇费思量。

除了买回不少VCD,更多的是港版电影书籍,“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丛书”是其中之一。编号01的是舒琪主编的《1994香港电影回顾》,全书近三百页,由“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讨论大会记录”、“获奖电影评介”、“94电影现象回顾及探讨”、“94重点电影短评”、“大陆和台湾地区电影短评”以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个人的“最爱十大港产片”和“最爱十大世界电影”的名单(编撰时是1995年,电影百年诞辰)。

除了第一个部分“大会记录”是评论学会会员评选年度大奖时的现场讨论笔录之外,其他部分都由一篇篇精彩的影评组成,围绕1994年拍摄的港产片和1994年在香港上映的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电影。作者中除了有舒琪、李焯桃(香港国际电影节主席)、罗维明(三任《电影双周刊》主编)、石琪(被王晶誉为最好的香港影评人)、黄爱玲(《祖与占》港版DVD评论音轨主讲人),也有不少后来渐渐成长起来的影评人,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罗维明与石琪三篇对《东邪西毒》意见完全对立的影评,读来极其过瘾。这满满一册,既是妙语迭出的影评集,也是1994年港产片的重要参考资料。

它的意义,光从这一本书看不出来,现在已经2006年了,每年都出一本的《19××香港电影回顾》已经出到了《2004香港电影回顾》,这十多册书,就是一套完整的十多年来香港电影史,它不但记录了有重要地位的港产片,也记录了在那年也许被评论或者观众忽略的电影,提供了多种不同读解的文本,供读者和影迷参考。







一次梦的实践

从香港回来之后,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看完《1994香港电影回顾》,十分希望国内也能出版这样一本影评年鉴。也许是五月或者更晚些时候,知道了《鬼子来了》虽然送选了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的年度十佳电影竞赛单元,但由于影片违规参赛,因此评论学会无法给予它准确评价。因此想到已是评论学会会员的12个电影101工作室的成员,可以用电影101工作室的名义,对入围的19部电影重新评价。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除了候选标准与《1994香港电影回顾》上刊登的不同之外,评选规则、奖项都基本拷贝了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评选模式。2000年6月24日中午12点至晚上9点,“1999-2000电影101工作室最爱国产片评选”讨论会开了个天昏地暗,现场的讨论之激烈令人意外。

这次评选的讨论笔录、针对入围影片的不同风格的影评以及其他当年度上映的国产片的影评,都收录在了电影101工作室《新影响》第14期内。这本厚厚的小册子印出来之后,除了给获奖者(希望姜文还保留着它和奖状)、电影101工作室的成员和媒体记者阅读之外,曾在网上发帖说,愿意阅读的影迷,可以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邮编,到一个指定信箱(yaolingyao@sohu.com),我们会免费赠阅(这个赠阅现在还有效)。







当梦已成往事

第一次的实践使我们十分兴奋,于是希望第二届能够把范围扩大到整年度上映的国产片,但因为国产片放映的场次非常少,而且很多片仅在郊区影剧院公映一场便草草下画,因此希望能够有戏院支持,按照发行公司的发行表,定期放映国产片,进行集中观摩和评论。由于涉及到租拷贝等费用,因此会产生一个比较大的费用,对于完全公益性的电影101工作室来说无法承受,当时曾做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书给一个赞助商,但最后时刻因对方反悔而流产。到了2001年底评选的时候,又有成员以看片量太少的理由退出,虽然评选讨论会也进行了,但大家看的国产片就那么几个,评选的范围实在狭窄。而且,观看有些制作低劣的国产片,对于大部分成员来说,似乎无法忍受,被提出来的是:看这些烂片的意义在哪里?

同一年,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发起了第一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选,忘记是谁事后说了,他们的评选基本上是按照电影101工作室的那本小册子上的规则来的。当然也许有记忆上的错误,《南方都市报》的大豆也许根本没看过那本小册子,那年howie也好像还没有进《南方都市报》吧。或许他们看了《香港电影回顾》。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梦开始的地方,应也是《香港电影回顾》丛书。第一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华语电影”这四个字。它随《卧虎藏龙》而出,也第一次地把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的电影摆放在一起评选,这个架构对当时的我而言虽然有些操作上的不可思议,但它的视野却是毫无疑问地宽广和超前。

2002,第二届的电影101工作室最爱国产片出了小册子,但年底第三届评选时,看片窄的问题愈发强烈,虽然也有了评选结果,但出小册子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收到的影评非常少,而且集中在三个人身上,成员又有出国和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又有因为工作关系而无法抽时间看片的,面对着成员们评选之后的合影,不用预感也知道2003年是没有第四届了。

2003年遭遇SARS,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年度十佳电影评选也取消了,也许是习惯,还是继续看国产片写影评,即使有些片子确实烂到了让人愤怒的地步。也就是在我以为没有第四届的这一年,《南方都市报》邀请我担任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内地部分评委。莫名中觉得这也许是一种延续。当看着一堆洁白的评选表格时,感觉茫茫然。

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之后,收到了《南方都市报》寄来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特刊,想起了应该做一本《华语电影2003》出来。这个其实不用提议,《南方都市报》的大豆和howie早已成竹在胸,但直到2005年年末,当发烧中的大豆与台湾著名影评人梁良来上海进行第六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内地部分首轮讨论时,才确切地得到了消息: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丛书的01号,要出版了。







梦越久越真

看到《华语电影2005》的时候,是昨天晚上在书店。虽然没有近距离地看到封面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出品”这几个字,但第一反应就是:01来了。它的开本,跟《2004香港电影回顾》很相似,324页的厚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5元(网络书店上的定价一般为28元)。

全书分“内地单元”、“香港单元”、“台湾单元”、“特别收录”、“第六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三轮评选记录”、“前五届大奖获奖名单”和“2005年度两岸三地电影票房排行榜”七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收录的是两岸三地的影评人撰写的2005年度值得关注的电影的影评、第四个部分收录的是2005年值得关注的内地独立电影、纪录片的影评(如《牛皮》、《淹没》等等)。

内地单元的影评作者中有:表江(《新京报》编辑)、大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发起人)、雅荻(2005年新浪网站最佳电影博客得主)、cinekino(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孙孟晋(上海著名影评人、乐评人)等等,香港单元的作者中有:舒琪(《虎度门》导演)、汤祯兆(《AV现场》作者)、李焯桃、林奕华(“进念二十面体”创始人之一)、罗展凤(《电影×音乐》作者)等等,台湾单元的作者中有:梁良(《华语电影碟中碟》编者)、蓝祖蔚(台湾《自由时报》影剧中心主任)、闻天祥(台北电影节节目策划)等等。

讨论的重点影片,如《孔雀》、《无极》、《黑社会》、《七剑》、《如果·爱》、《天边一朵云》、《独自等待》等,都安排了三至四篇不同视点的评论详细分析,对于其他值得关注的影片,也有至少一篇的篇幅予以分析,全书共收录2005年在两岸三地上映或出品的华语电影50余部,每部电影都附录了主创人员表和获奖情况以及精美剧照若干,两岸三地单元开篇前都有专文对2005年各地区的电影进行概述。印象中,影评式的、关于两岸三地的电影年鉴,是中国大陆出版物里第一次!

除了因欣赏到各种不同电影观点的碰撞而带来阅读快感之外(个人推荐观看舒琪评《黑社会》,此文对当代“DVD观众”观影习惯的分析,非常有启发性),对于这本由“后窗看电影”网站创始人卫西谛主编的厚厚大书(向他的辛苦工作致敬),个人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本完整保留作者原始观点的出版物。在大陆正式的出版物上,坚持自己的观点、对国片或华语电影诚实发言,保留一个真实的关于中国电影的记忆,曾经是一个小小的午后白日梦,经过了六年之后,在那么多热爱电影的人的支持下,变成了可以触摸的现实。
梦越久越真——2006.5.21书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