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密斯赵
密斯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29,711
  • 关注人气:17,7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负梦而去载爱而归——丢勒笔下的父亲

(2017-06-30 09:37:37)
标签:

丢勒

父亲

艺术

名画

传记

分类: 文艺评论

    你一定还记得,朱自清那篇被收入语文课本的散文《背影》。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抓住了父亲的一个动作细节,表达了平凡而质朴的父爱。

     可是,关于父亲的名画,你能说出几幅呢?美术又不是语文那样的主课,大家充其量不过是在父亲节前后晒出一张内有父亲的家庭旧照而已。

     幸而有他们。

     画家用画笔,定格了他们眼中的父爱。比如丢勒,他分别在19岁和26岁的时候为他的父亲画过两幅肖像。好的文艺作品就是用来震撼人心呼唤情感的。请跟着我回到丢勒的童年吧。

 

以梦想的名义,送你出去

        德国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父亲是一名首饰工匠,和他出生的小村庄一样默默无闻。老丢勒夫妇一共生养了17个孩子,丢勒出生那年,老丢勒已经44岁了。为了养活诸多子女,老丢勒一天得工作18个小时。可因为贫穷,只有两个孩子活到了成年。

负梦而去载爱而归——丢勒笔下的父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丢勒和他哥哥,流传着一个故事。大意是兄弟俩都有绘画天赋,但父亲最多只能供其中一个去纽伦堡艺术学院学画。结果弟弟丢勒靠掷铜板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哥哥早早做了矿工分担家里的开销。弟弟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时感恩哥哥的付出,愿意出钱供哥哥去美院深造。然而,哥哥的双手已经因为常年劳作而关节失灵,再也无法拿起画笔和刻刀了。弟弟只能将满腔深情化成了一副名为《双手》的画作。这就是丢勒的代表作《祈祷之手》的背景故事。

       事实上,是否真有掷铜板一事并未得到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今中外因为经济拮据而失学的农村孩子不计其数。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的也是这样两兄弟的故事。

     面对这样的悲剧,最痛苦的除了丢勒兄弟,更是他们的父亲——一个没有经济能力为儿子创造就学条件的贫穷的父亲。值得庆幸的是,老丢勒至少培养了一名天才。

负梦而去载爱而归——丢勒笔下的父亲

      首饰匠需要掌握基本的绘画和雕刻技法。当13岁的丢勒对着镜子,用银针笔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的时候,老丢勒的心被触动了。当儿子提出不想当首饰匠而是想去学画的时候,父亲二话没说就同意了。我猜想,老丢勒内心何尝没有过一个“画家梦”呢?因为他坚定而正确的选择,日后的“自画像之父”才没有被囿于农村的小首饰作坊里。

      于是,丢勒离开了公立小学,被送去当时纽伦堡最具盛名的画家沃格穆特处当了三年学徒。毕业后,他萌生了游历欧洲写生的意念。离家之前,他替父亲画了一幅肖像画。

负梦而去载爱而归——丢勒笔下的父亲

    1940年的春天,老丢勒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但在儿子的画中,他显得十分年轻,好像才四五十岁的样貌。老丢勒戴着黑色的帽子,穿着棕色的褂子,双手拿着一串红色的珠子。他的双眼望着左上方,嘴角紧闭,似乎目送着儿子远去。通过刻画眼袋、下垂的嘴角、颈部的皱纹和手部的青筋,丢勒将父亲沉默下的操劳成功诉与了世人。这幅《老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画像》作为珍品,现藏于意大利佛路伦萨菲兹美术馆。

 

以爱的名义,迎你归来

 

         年轻的画家沿着莱茵河,走遍了德国的主要城市,将法兰克福科隆巴塞尔留在了脑海里留在了画笔下。在游历的七年间,丢勒不但渐渐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画家,还收获了爱情。23岁那年,他与家乡的一位音乐家的女儿阿格列萨·弗湟伊结了婚。成家立业,幸福满满。

负梦而去载爱而归——丢勒笔下的父亲

    人们如此这般地喜爱他赞美他:“他有一张表情生动的脸,一对明亮的眼睛,长着希腊人称之为四角形的鼻子,长长的脖子,宽阔的胸脯,束紧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发达,小腿也结实匀称,样子文质彬彬。有人见过他的手指,长得秀美如葱白,他那俏皮的言谈举止更令人陶醉,以致听众都觉得再也没有比他结束讲话时更令人惆怅的事了。他几乎通晓天文地理、哲学美学不仅懂得,还会口述出来。    

    1497年,26岁的丢勒意气风发地回到了家乡,却发现70岁的父亲比当年离家时苍老了许多。童年时是父亲手把手教他绘画雕刻,少年时是父亲辛苦劳作供他上学,青年时是父亲送他背负梦想而离家远去。父亲的身影却在他追逐梦想的旅途中,变得越来越小。他能做的,只是为他再好好地画一幅肖像。

负梦而去载爱而归——丢勒笔下的父亲
丢勒原作

负梦而去载爱而归——丢勒笔下的父亲
密斯赵手绘

    他请父亲戴上7年前戴过的那顶黑色帽子,穿上那件棕色褂子,然后为他画了第二幅肖像画。画中父亲不再拿着红色的珠子,眼光也不再望向远方,而是直直凝视着儿子。本该趋于虚弱的老人,却透出一股威严劲来。他脸上脖子上的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在说:“好小子,能耐了啊。别担心老爸,老爸会照顾自己。不要松懈,好好画下去!” 这幅《父亲70岁时的画像》现藏于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

    五年后,老丢勒病逝。丢勒在致父亲的悼词中是这样写的:虽然逝者经历了千万次的辛劳、审判和苦难,但他赢得了所有认识他的人所给予的赞誉。

    大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父亲与他同名,是德国农村一个默默无闻的首饰匠。

更多名画故事,欢迎关注 @密斯赵 的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