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是什么,一百个家就有一百种味道,像“一百个观众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人住的地方,凡人住的地方,必有烟火,所以,烟火味应该是家的味道的基调吧。而老美一般不像老中这样大张旗鼓地生烟做饭,所以,老美的家的人间烟火总在屋外,比如烧烤架一般都在后院,家里一般没有什么油烟,有的味道就是无处不在的香蜡烛、香油和香花的香味,所以老美家的人间味就基本上是各种根据主人喜好的来自香蜡烛香油和香花的味道。他们的家把人间烟火味掩盖得很好,像上过好多道粉底的脸,很不人间,或是脱俗的人间,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我要说的家的味道是纯粹人间的,真实而热情,有血有肉。曾经有朋友租一个单身贵族的一间房,房东什么都好,就是有个苛刻的要求——不能做饭炒菜,实在要炒菜,需要到后院。这位朋友于是从来一日三餐都在餐馆,直到结婚搬出来了,后来回忆说,那个家有点“恐怖”,“奇怪”,是啊,没有烟火味的家哪叫家,像没有脉搏的人,或跟高档宾馆无异吧。
昨日做了轰轰烈烈的火锅,享完口服之乐后,老公闲我把家里到处搞得是火锅味了,也是,熊掌与鱼哪可兼得,不过没问题,学老美,洋为中用,点上蜡烛就是,于是,浓烈的火锅味渐渐让位于甜甜的香蜡烛的味道,房间里也摇曳着烛光,别是一般情趣。等蜡烛点完,还有各个房间本来一直就有的各种香味做底啊。厨房,一直钟爱甜蜜的香草味(vanilla),仿佛那味道天生就为味觉而生,闻到那种味道就有做吃的心情;客厅是各种天然植物散发自己味道的地方,正好有昨天刚刚绽放一朵的栀子香味;卧室有催眠的香花;最形而下的卫生间也是香味最形而上的地方,曾经一直喜欢用“花香逃逸”那种,后来就再也找不到,不过熏衣草(lavender)也不错。
尤其要说那一朵刚刚绽放的栀子,不知道栀子有没有在冬天绽放的,还是栀子一到异国他乡也时差倒过来了。一直爱栀子,栀子的香味总能让我想到父亲,曾经在读大学时写过一首献给父亲的诗《夏的幽香》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5wc,从此栀子就跟亲情乡愁长在一起,去年夏天回国,我们的芙蓉古城正满城尽带栀子花,妈妈每天都采回满屋的栀子,每天就在新鲜淡雅的栀子香味中醒来,仿佛回到童年,回到父亲当年在我清晨枕边播下的那朵。所以现在客厅的这朵栀子才让我如此沉醉。
家的味道就是让人身心放松的味道,让人胃口大增的味道,还是去年夏天回国那次,栀子花已熏得我沉醉了,还有父亲熬的粥,看似平常的粥,我们在国外时偶尔也熬,却怎么没有父亲熬的那么好吃,现在也想不出父亲熬粥的诀窍,或者压根儿没有什么诀窍,家的味道就是最好的调料。
也许,哪里有家的味道,哪里就有幸福的滋味,这就是刚刚为什么一闻到“爱国鸡汤”散发的香味就幸福起来的原因吧。
2007年2月1日1:02分
前世文章:
《夏的幽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