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哀的电视时代

(2007-07-03 15:39:12)
分类: 闲言小品
 

 

                            悲哀的电视时代

 

                                                                石钟山

 

  每天收看电视节目,成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一部分。你爱看、不爱看,这并不重要,只要你打开电视,它所呈现的信息便扑面而来。在电视面前,我们是被动的。

 

  百家讲坛讲出了两位轰动全国的人物——讲“三国”的易中天,讲《论语》的于丹。一男一女,一南一北,可谓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在这里,我无意评述两位当红的电视名人讲的好与坏,单论对《三国》和《论语》的研究,鄙人远不如二位研究得深。

 

  百家讲坛受到众人的追捧,足以说明一点,读书的习惯和风气已经远离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读书需要恬然的心态,静谧中,一杯清茶,手捧墨香,于字里行间,走进一种你的领悟和想象。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参与,在参与中想象,灵感就被激活了。掩卷之后,思想仍然在活跃中,并努力试图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眺望远方。思想也就被抻长了,心也长高了。而读书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就浸润到我们的生命里。生命之源便丰富而厚实起来。

 

  读书需要一种境界,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和境界没有十几年的工夫,是体会不到其中深层的乐趣。这种乐趣会引领我们曲径通幽,进去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现在能体会到读书这种优雅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了。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了读书的心境。于是,易中天、于丹等便呼之欲出。

 

  在电视面前,我们是被动的。不需要思索,享受着把身体放松在沙发上,想听就听上一段,不听,也不会影响人家讲下去的乐趣。

 

  我们都知道,在一本书面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需要每一个人自身的悟性。在电视面前,这种见仁见智都被一条标杆拉平了。这是电视的需要。电视就是电视,书就是书。

 

  易中天的《三国》和于丹的《论语》是他们的,而不是我们的。我们在电视面前,得到是他们吐出来“东西”,而不是骨头,也不是肉。然而,他们的“东西”对我们又有多大的益处呢?

 

  电视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懒惰,懒得我们都没不肯思考和想象了。于是,我们就让这些被别人吐出来的“东西”所淹没了。

 

  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审美,都用一把剪刀齐齐地裁剪了。仁者不仁,智者不智,处于一种群体无意识的现状。没有了思考,也没有了甄别。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不能去怪电视。毕竟,电视是我们人类创造出来的。

 

  当下,又有谁在创造我们的“仁”和“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血 红 血 黑
后一篇:朋友闫小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