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偶的饭碗≡ |
作者:陈琼如
一家书店,它为什么会成为台北的文化地标,并与故宫并列为必游的景点?甚至,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为什么会因为这家书店曾认真考虑搬到台北?诚品书店是台北最大的书店。从小书店做大,又从大书店中兼顾每一个小细节。它就创造了这个梦境般的现实。从1989年台北的第一家诚品开始,13年后全台湾已有50家门市的规模,每年进出诚品书店的人高达550万。诚品一举开创了台湾书店的新风貌。
走进诚品书店,随即进入宁静祥和的氛围,外界的喧嚣立刻远离,原木地板与挑高天花板、开放式木质书架、翠绿的盆栽、宜人的古典音乐、柔和舒适的光线共同组成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这里添一分则太空,减一分则太挤。这些关怀读者的设计细节,使得在诚品看书、买书、休闲成为一种享受。
诚品选书强调艺术人文的走向,大量引进专业书籍与外文书。书店并不会不刻意促销畅销书,平台上摆放的可能是冷门书籍,好书在诚品也有较多存活的机会。书籍除了分门别类之外,中、英文版并列的展示方式、现代文学按作者笔画顺序排列等,这些体贴而便利的书籍陈列方式都是让读者称道之处。现在,诚品连锁店中最大的敦南店每年的展览、表演、演讲与座谈等活动超过400场,可以说诚品书店集合了阅读、艺文、休闲的功能,因此诚品不只是书店,而且成为台湾人生活经验中重要的部分。
在台湾各地快速开店之际,诚品再次展现了这种对细节的追求。像“世贸店”以阅读企业人文为定位;青少年群集、电影院林立的“西门店”增加漫画与电影的份量;“台大店”则有完整的台湾研究书籍。从书店建筑、空间配置到书种选择,皆因地制宜,“连锁而不复制”,可见诚品的用心。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阅读便利性的需求,“阅读零时差,天天不打烊”的“夜间书店”诞生了,让夜猫子、早起的上班族也能享受轻松阅读的乐趣。全台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诚品敦南店已超过3年未曾拉下铁门、关掉空调。
书店负责人吴清友原本经营进口厨具设备事业,曾因心脏疾病在鬼门关前逃过一劫,39岁那年,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方式规划生命。这样的想法造就了诚品。他想为台湾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场所”,由人、活动与空间交织而成的一种文化,他主张“书店不是一个书的交易场所,它是一个读者心境安顿之处”。
吴清友相信空间对人的影响,因此特别注意空间设计,每家诚品书店都由不同的建筑师设计,但每一样设计都是为了照顾读者,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觉得很舒服,不会有任何视觉的压迫感,完全针对“人”的感觉出发。而基于“知识是平等的,残障朋友拥抱知识不应有阻碍与负担”的想法,诚品为了残障朋友设计斜坡走道、一高一低的饮水机与较大的洗手间,打造阅读的无障碍空间。吴清友认为,服务就是要“服务你的心情”。也许只是一个厕所的芳香剂、背景音乐、空调温度、湿度、海报的设计等,但每个细节诚品都尽可能照顾了读者,也许这是许多人喜欢去诚品的原因。
吴清友的理想中,诚品要成为消费者工作与居家之外的“第三空间”,“你不在家时,就在诚品;不在诚品时,就在去诚品的路上。”他说,诚品不见得是获利最高的书店,但希望它是最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