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看越剧《陆游与唐琬》(全文)
生命的色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如果被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那这一切的美好将付之东流。《陆游与唐琬》的色彩本身是悲哀的,却也是因为这种悲哀才让这个故事得以延续下去。
当幕布早已挥去时,我们会发现那白白的粉墙间绰影里的独梅依旧开的美丽而芬芳。一曲幽怨的古筝主题曲把这里固有的宁静也打破了,它再也不是两个世界下的缠绵与哀伤了,它变得出奇的古怪,父亲在这里成了悲剧的必然化身,母亲却用“家法”重重摔碎了本可维系的那段婚姻。
故事毕竟是故事,却在彷徨中发现它的无奈与惶恐,不能争取的生命和已经逝去很远很远的情感寄托在心中不停的挣扎。
由此想开去,是陆游在选择还是唐琬?
其实,生命的问题倒可以交给思维的…
一
越剧《陆游与唐琬》是写在越剧文化改革失落下的一首新曲。从今天看来越剧的许多是无法超越它的。
有人说:“顾锡东的生命是为‘浙小百’谱写了一件量身定做的美丽大衣。”的确是的,越剧《陆游与唐琬》的几易稿本正是“浙小百”二十年的生命与生存的见证。它从越剧原有的才子佳人中跳了出来,一切的生命事件在这里被表现的充分无疑。书生的无奈,仕途的不济,家庭的不幸,爱情的悲剧,人性的扭曲,亲情之间的隔阂,都在这里出现了。
其实,有心的人都会发现亲情往往是最坚固的,但也是最脆弱的,说好一切都好,不好一辈子也会是个悲哀。陆游很痴,但也很孝,这在以往的越剧作品里还是很多的,这里却把这些都简单而细致。说简单,全剧只有四场戏;说细致,它将矛盾直接且一步步的向前推,心灵的打击越来越大,它把矛盾直接积累在第2、3场中,给人以情节上的快节奏,又能很好的插入运用戏曲的程式化,不觉重复。人物之间各有各的特性,不千篇一律。
可以说,本剧唱词清新雅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安排符合观众的心理要求,艺术与思想双项成功。
二
《陆游与唐琬》的服装是在很多美术者的眼里是美的化身,陆游的服装在全剧中占有很大的文化比例,记得蓝玲先生在越剧《西厢记》中对张君瑞的服装设计有这样的解释:
张生这个人物,他是一个潇洒、风流而又痴狂的书生,造型设计也必须符合他的这一个性特征,他的服饰应该具有线条简洁、流畅、飘逸的特点,为了既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个性,又能有助于演员自如地发挥表演上的特长,用特定动作充分展现角色内心世界,我从现代时装中得到启发,对传统的对披作了改造,设计出一种新颖的套穿对披,前襟不分开,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了突出张生既痴.又酸的性格,我为他的服装选用了偏冷的中间色调,面料选用轻而薄的真丝绸,并且增加了领子的长度,同时选用比较古朴的传统图案,配线时注意选用在同色中点缀小面积的对比色,突出领部精致古朴的绣花纹样。我还刻意改变了原来一般戏装传统的白色水袖,尝试着让水袖与衣服同色一统到底。
这段文字的叙述很明确,为角色而设计才是真正的文化价值。
再回到《陆游与唐琬》中,陆游的设计是完全符合人物本身的,他的朝代与人物本身并无差别,在悲剧的环境下,他的内心是封闭的,服装也一样。陆游的封闭为什么会很清楚呢?我们来看看此剧中其他人物的服装造型设计:
表一:
人物
|
服装
|
色彩
|
状态
|
陆游
|
圆襟衣四套,腰系带,梅花图案(红:盛开;白:凋零)
|
白色、墨绿、肉黄色、深蓝色
|
封闭式
|
表二
人物
|
服装
|
色彩
|
状态
|
唐琬
|
着对襟衣,腰系绦丝
|
墨绿、紫色、粉色、浅蓝色
|
开放式悲剧
|
陆母
|
着对襟衣,腰系带
|
浅蓝色、深蓝色
|
开放式
|
陆宰
|
内着圆襟衣,对襟衣外套
|
浅蓝色、深蓝色
|
开放式
|
陆仲高
|
内着圆襟官衣,圆襟衣开岔外套
|
红色、白色纱缎
|
开放式
|
唐仲俊
|
圆襟官衣,腰系红绦丝
|
深红色
|
开放式
|
赵士程
|
内着圆襟士衣,对襟衣外套
|
土黄色、浅蓝色
|
开放式
|
(注:宋代的官衣为圆襟官衣)
从表中可以发现,除陆游之外,所有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开放式的状态,服装的造型设计通过简单的圆襟与对襟的服饰改变,把人物的性格讲的明明白白。
陆游:全剧的悲剧中心,性格的悲剧,价值的悲剧,决定他的在人格性质上处于封闭状态,他始终找不出解决自我与他我的方法。
唐琬:是一个被悲剧陷落的牺牲品,她有着两次不幸的婚姻,得不到情感的她只有在通过自己一次次的悲剧来解决自我与他我。在那个时代里,女人的解决方式是唯一的,她的生存方式也是如此。因此,唐琬的状态是开放式,且悲剧的。
其他人物:陆母与陆宰是为人父母之人,儿子如此,悲剧自有;然他们不是全剧的人物中心,但是造成陆、唐悲剧的根源,亦是属开放式的状态。至于其余几人,以性格定衣而已。
所以,人物服装造型设计的主要点在于文化状态与价值形态以及艺术本质,这是重点所在,也是蓝先生设计的初衷。
在人物服装造型设计中,我们还能发现一点,蓝先生对服饰的图案进行了很大的开拓,陆游的图案以梅花为饰,点缀一二,梅红:盛开;梅白:凋零。衣白为喜,衣深为悲。诗人的气质跃然于舞台。唐琬的服装则色彩淡雅,仅服饰边缘深色饰边而已,即显重点,又有典雅之美。
越剧《陆游与唐琬》是“诗化”越剧的开始,它不再停留在讲述故事的美学追求中,而是从整体上关注越剧艺术在现代语境中所具备的独特特征。这还与她的舞台设计有关系的。冯洁说:“《陆》剧舞台简洁写意又不失大气,呈现各种视觉、听觉的因素,巧妙运用了江南园林艺术的很多元素,既现实又抽象,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白墙黑瓦等,都在舞台上进行了重组,虽然与真实有区别,但它符合场景,带给观众视觉享受,足可使观众相信这些景物,也使演员感受到诗情画意的表演空间,强化了艺术在舞台上的突出价值。”
正因为有了这些,越剧的“诗化”才真正是价值,因此,越剧《陆游与唐琬》的美学价值在服装上的改革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体现。
修改于2007年3月于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