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查小欣
查小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844,182
  • 关注人气:284,2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记】从鲍勃•迪伦到邓丽君,再到TFBoys

(2016-10-17 15:22:46)
标签:

鲍勃迪伦

诺贝尔文学奖

周笔畅

tfboys

分类: 生活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破天荒颁给美国摇滚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而不是大文豪出人意表轰动国际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是个很好的形象工程表现出评审的开明有奖无类明星效应下为诺贝尔奖带来高度曝光率同时令奖项更入屋引起更大关注。

鲍勃·迪伦的认识始于他的名曲《Blowing in the Wind念中学时期,几乎所有民歌晚会都会听到,也是初学弹吉他必学的一首歌。

香港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我和父母辈那一代,可说是个分水岭父母辈由于战乱没机会受教育,大多不懂英文,我们自少则接受西方教育,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因而在饮食、娱乐、艺术、教育、衣着、礼仪、理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上都跟父母辈不同,就如现世代生于计算机及网络年代甫出世便懂得操作计算机和手机,不像我们要多加学习和适应。

这种两代的差异在小时候的家庭娱乐完全反映出来。妈妈是湖南人廿多岁才来港定居虽是老香港但广东话仍带外省音,所以特别钟情国语片和国语流行曲,觉得很有亲切感,亦可慰思乡之情。

那是黑胶唱片和卡式盒带年代,妈妈是机械盲,嫌用唱机麻烦,觉得播卡式盒带最方便,每天都回放又回放国语时代曲有如催眠所以自少对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绿岛小夜曲》、《但愿人长久》、《我只在乎你》、姚苏蓉的《今天不回家》、苹果花歌后杨燕的歌,都朗朗上口,间接打下学普通话的底子长线效应是初入行做传媒经前辈介绍认识了邓丽君初次见面就凭对她的歌非常熟悉而打开话盒子,大家马上熟络起来关系由朋友开始,而不是艺人传媒她每次来港都会约茶聚,直至她与大马糖王拍拖为止。

我能接触欧美流行曲是因为几个表哥,他们常来我们家吃妈妈做的饭,每次他们都会带来不同外国歌手的黑胶唱片33转、45转的都有放在唱上转转转转出甲壳虫、Bob DylanPeter Paul & MaryCarpentersJohn DenverBrothers FourSimon & Garfunkel 的歌声,每次都会跟着唱,很快将每首歌都背得滚瓜烂熟,间接学好了英文发音和文法。

70年代,日本风卷至,泽田硏二、西城秀树、玉置浩二等成为新偶像,年青人都模仿他们的发型、服饰,对香港乐坛亦影响甚深罗文和梅艳芳曾亦参考泽田硏二的妖艳形象而当年不少香港金曲都改编自日本歌,如《风继续吹》、《有谁共鸣》、《酒红色的心》、《迟来的春天》等等。

那些年妹妹成为西城秀树忠粉要学唱他的歌可是不懂日语,如何学?她想出一个原始方法,她用卡式录音机边播歌边逐句逐句写下拼音,我从旁帮她,姊妹俩觉得很好玩,虽没因听歌学会日语,对歌词亦不求甚解,但起码学会唱日文歌,已很前卫。

80年代我出道亦是香港乐坛起飞的年代罗文、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后来的四大天王,在激烈竞争下,百花齐放,金曲产量丰富,街头巷尾都播着广东歌,歌手纷纷在红馆开演唱会,我当然集中火力听广东歌。

近年香港乐坛萎缩,歌手都转移阵地去拍电影或到内地做巡唱,加上内地真人歌唱比赛非常火所以多留意内地歌手,继续喻学习于唱歌顺便提升普通话水平,车上都放了杨坤、孙楠、周笔畅、TFBoysCD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