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刘新华
刘新华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00积分
  • 博客访问:1,458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Google的无政府主义

(2006-09-23 23:05:30)
Google的无政府主义
 
如果说创新是Google表露在外的特征,无为而治可能就是Google深藏不露的性格,实际上Google著名20%鼓励创新的法则也是渊源无为而治的假设,认为如果将自主权留给工程师,工程师可以发挥更大的创意。Google的首席战略官(也被人戏称为首席混沌官Chief Chaos Officer)更是笃信Google可以在无序中寻找有序;她曾在1998年专门写了这样一本管理著作【基于结构化混沌的战略】,深得Google三巨头(二位创始人和CEO Eric Schmidt)青睐,并于2003年被其收之麾下。在Google于2004年成功上市之后,特别是股价从2004年85美元暴涨到今年一月475美元之后,更是助长了Google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可以无为而治奇迹复生的自信。
 
但自信并不能掩盖Google在全球面临的问题。拿中国来说,最近的调查明显的表明百度正在成为这个市场中绝对的主导者。而正如洪波所说,Google进入中国一年乏善可陈,一年来市场份额不升反降,其问题可能恰恰就出在这个从虚到实的过程中。以前Google是一个可以随意想象的东西(Google的无为而治被过度神秘化和神圣化),而现在Google是一个活色生香的凡人实体,一招一式都非常透明;所以Google的半遮半掩,一度使竞争对手很难瞄得很准,也很难近身。但是一旦走下神坛,一旦与中国互联网江湖的顽主贴身肉搏的时候,一旦面临中国市场复杂的用户需求的情况下,Google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
 
这种隐忧不仅显现在中国市场,在如日中天财务业绩可圈可点的美国,Google也在逐渐暴露出无为而治的管理问题。在即将10月出版的财富杂志的封面故事中,财富资深记者Adam Lashinsky也置疑Google无为而治的混沌战略究竟可以持续多久,主要的担忧如下:
 
A、虽然Google认为无为而治,可以激发创新,不断创造伟大的产品,但是Google成立八年以来,依然没有改变“一招鲜(Search)吃遍天”的局面。虽然Google公开地推出83种产品,但是绝大多数网民在搜索之外,对Google的其他产品并不知悉。连其CEO也认为,即使是Google的铁杆用户,也很难完全清楚Google到底在研发什么样的产品。而且尽管Google不愿意承认,Google的许多产品比如说照片管理工具Picasa,Google 财经和Google博客搜索也并不是Google完全创新的产品,而且明显步其竞争对手的后尘。

B、最近Google推出许多产品还常常面临一些本不该出现的硬伤。比如Google最新推出的在线报表管理工具竟然不能打印报表,Google的在线日历管理工具也不能与最常用的微软Outlook进行同步更新。

C、即使是Google很叫座的主打产品比如说Gmail、Google Talk和Google Earth也没有成功阻击市场主导者。至于像比较购物搜索的Froogle和社交网络Orkut,则大大输于竞争对手。虽然面对许多产品不能如意的困局,其创始人Brin公开表示,“我们应该更好向市场表明,哪些是我们的杀手级产品,哪些是我们的试验产品”,但是人算不如天算,Google除了搜索之外,能否梅开二度,推出另外一款既叫好又叫座的产品还是一个未知数。

D、尽管对于有些Google的产品(比如说Google Finance),Google表明了是永远没有赚钱压力的,但上市后的Google毕竟不能总是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事实上Google正试图烧起新的三把大火,营造三个新的赚钱机器。这三板斧包括1)除了中小企业客户之外,向超级广告主兜售全球范围百万美元以上的大广告订单,目前虽然有些进展,但是由于广告产品单一,很难得到超级大客户的大额订单。2)帮助报纸和杂志在线销售其广告存货,试验18个月以来进展缓慢。3)希望利用最近购买代理收音机广告的Dmarc,开始在线兜售收听广告时段。业者认为,这已经是个成熟的行业,而Google刚刚浅尝辄止,挑战在位者的路还长着呢。

E、Google管理的模式似乎也主张权力分散,互相制衡,接近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从可观察的现象来看,Google全球效仿古罗马三人执政的格局,以及Google中国两人联合管理(李开复和周韶宁),的确比权力集中更容易制造Google喜欢的“结构化混沌Strucutured Chaos”,但这种结构无数实证管理经验表明,这是非常不稳定,也不是一种的管理决策体制。当然以Google目前的实力和声誉,它还玩得起,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华尔街期望见到的管理结构。
 
总之,一个摊子越扑越大的Google能否从现在的8岁神童成为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成熟公司,能否靠这种随意百花齐放的产品研发策略和过度分散的管理结构控制住一个越来越大的盘子,能否不断创造Google管理层期望的非线性爆炸式增长;除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之外,能否摆在哀兵的位置上,重思一下无为而治带来的管理困局,踏踏实实聚焦自己的资源,专注逐个解决用户面临的具体问题,也许是一桩刻不容缓的正事。
阅读(230)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