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五常
张五常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68,402
  • 关注人气:228,7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89.02.03)舍四取三的谬误

(1989-02-03 16:27:58)
分类: 五常谈教育

从中文大学推行暂取新生制所引起的多种微妙发展,以至最近行政局作出中大要放弃四年大学制的决策,是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型政治风波了。

港大要实行四年制不能成事,而香港问题累累的教育制度就逼着要继续下去。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整个事件的发展中,香港的教育及考试制度的主要缺点并没有被正面研究、检讨,而更重要的学生前途问题竟然不获关注。纳税的家长们躲到哪里去了?


四与三的取舍问题

我不想在这里抨击香港教育制度的诸多问题。我要谈的是:大学四年制与三年制的取舍。有两点是大家同意的。且让我从这两点说起。第一,香港的中学与大学的学年制度应该统一。第二,从小学一年级至大学(学士)毕业,应该是十六年——这是国际的标准。至于这十六年的分段,应该是十二、四,或十三、三,还是十一、二、三,是问题的所在。举世都是向十二、四那方向发展,而香港所选的是十一、二、三。这是几个选择中最劣的了。十二、四既不能成事,我在结论中会建议,唯一可取的补救办法是十二、一、三。

跟着而来要谈的几点,可能有人不同意,但却是极其重要的。

第一,中五的会考(即小一起的第十一年),在国际的规格上算不上是中学毕业!要到外地去留学,中五的文凭不伦不类,成绩再好也只能跑到三流大学念第一年级。要到外国去补读中学的最后一级,是难以获得「插班」学额的。因此,有不少打算到外国去留学的学生就在香港读中六,但中六没有文凭可据,他们就逼着要读中七。很不幸,中七的成绩不一定会被外国的学府接受。一般而言,美国不见经传的大学不知香港的中七为何物,而大有名堂的,则只取中七成绩作为一年级的一部分学分。如此一来,要到外国念书的,中七往往费时失事。

第二,要留在香港念大学吧,但读了中七,能进大学的机会着实不高。中六及中七的课程都是为进大学而预修的,若预修而不被录取,虽不能说前功尽废,但浪费了莘莘学子的时间与纳税人的血汗金钱,却是无可置疑的了。

第三,中七的教育水平不及大学四年制的第一年。说港大及中大的师资远胜中七,并无低贬中学教师之意。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在中七念经济学,由我的学生教;在港大第一年级念经济学是由我教——就算港大改为四年制,第一年级的经济学也会是由我教的。我的学生教书能力可能比我好,但对启发学生的本领他们还需有较深入的学问与经验。经济学系的例子如是,其它学系也如是。

第四,不要以为大学四年制的第一年的经费,会比中七的经费为高。正相反,四年制的大一经费远比现在的中七经费为低。香港中学教师的薪酬及补贴(尤其是官立中学)比大学讲师只是低一点,而有两个因素会促成四年制的大一的经费比中七的经费低得多。在一方面,中七的学生远比大一的多。中七被取消了,大一要开的班数会远比中七的班数少。另一方面,大学一年级上课时可以济济一堂——这是美、加大学的惯例,所需的讲师不多。例如,我现在教的大一经济学,一班就有四百多学生︵在美国我曾同时一起教八百多名)。一般大学教师的经验是:一班若有三、四十人以上,多教几百个没有多大分别,而这「人头涌涌」的教学,在大学内是有特别的方法的。

第五,这点很重要——虽然四年制的大一比现有的中七经费低,但若取消了中七,中五的会考便要取消而改在中六举行。这样,中六的学生会比现在的多,导致中六的经费增加。这上升很可能会比取消中七(而增加大一)所能节省的经费大。这是说,取消中七,增加四年制的大一,而又同时扩大中六,香港的教育经费是可能略为上升的。但这少许代价,香港纳税的家长不应该有异议。这是因为他们子弟的中学毕业是真正的毕业,多了一年不是什么「预科」的教育,而他们就毋须为子弟应否念中七的问题而烦恼,作无所适从的选择了。中六的毕业文凭,是世界任何地区都承认的。


要有效地运用纳税人的钱

我是不赞成政府(其实是纳税人)津贴教育的。应否津贴教育,是见仁见智的事。但我可以肯定地指出,既然要津贴,这些钱的代价是需要获得应有的价值。在市民总收入的百分比上,香港的教育津贴经费之巨,似乎是世界之冠,但所赢得的不外是些权力斗争,利益分子在教育问题上夸夸其谈,实际的成就令人尴尬。

纳税人应该有权选择。我们亦应该让他们在被迫津贴教育的局限条件下,有力地以选择的办法来争取他们所付代价的应得价值。我同意佛利民的主张,把政府津贴教育的经费,以学券(voucher)的方式分配给家长或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学校,交出学券作为学费,而校方收到学券后,就向政府收取面值的现金。学校于是要自负盈亏,可以赚钱,也可以破产。这样,学校与学校之间会增加竞争,不满学校教育水平的家长或学生就能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意见:他们对某校不满,可以不光顾该校而使之关闭。

纳税人若有选择的权利,会逼使经费节省,或在用同样经费的情形下,逼使教育质量提高。香港现在的教育经费如此庞大,我们不应谈「经费不足」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钱可花就乱花一通,经费再大,津贴再多,也只如担沙塞海。花钱要有适当的约束才能得其所值,而这约束,是应由纳税的或光顾学校的人来决定。只要这样做,香港现在的教育经费,是足以应付大学四年制的统一而绰绰有余的。


结论

港大三改四不成,中大却被逼要四改三。假若大学三年制一定要统一的话,怎么办?唯一可行的补救办法,是将十一、二、三这个胡里胡涂的制度改为十二、一、三。「十二」是指小一到中六才算是中学毕业,现在的中五会考改于中六举行。这是国际承认的中学毕业了,对要出外留学的大有好处,使中学毕业后出来工作的多获一年非「预科」的教育(工作一段时期后再念大学也是方便之至),而要在香港进大学的则不需花了「预」而不「收」的时间。

「一」是指中七,算是大学的第一年了。入了「中七」,并非入了什么「预科」,而是算入了四年大学制的第一年。从中七升入三年制的大学,就会像四年制的大一升大二那样方便。换言之,大一改在中学那里教。这与美国的community college的性质相同。十二、一、三的中七学生,会比十一、二、三的少,因为新中七的学额要与统一了的三年制的大一吻合。在这个十二、一、三的「方程式」下,大学是三年制,同时也是四年制;而中六是明确的中学毕业,进了中七就算是进了大学之门了。


二○○三年后记

文内建议教育应跟随国际惯例——中小学十二年,大学四年——是十四年前提出的了。香港的教育权威反应迟钝,要到几年前才决定这样做,也还要再等几年才能成事。教育的事,是不应该让学问不足的权威来决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