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一泓
袁一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90,833
  • 关注人气:3,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局

(2012-07-26 08:56:14)
标签:

房产

 近日有两位专家对房价作了令人震撼的发言,兹摘录如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7月23日在东莞的一个论坛上说,随着房地产投资下滑,意味着一两年以后商品房供给会大幅度下降,而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刚性需求还在,未来两年房价可能会暴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同日发布《中国住房发展(2012年中)报告》称,一、二线城市房价有出现快速反弹的风险。该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住房问题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倪鹏飞建议,取消“商业银行对(首套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7倍”的优惠,改为基准利率。

 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说,如果商品房供给大幅下降,理论上存在房价上涨的可能。但是,目前房地产投资下滑,很大程度是地产商有意延缓在建项目速度的表现,假如成交增长,他们就会加快建设,从而增加商品房供给。而且,请不要忘了,目前全国商品房仍保持10个月以上的库存量。

 更重要的是,刚性需求只是支撑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基础,而非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力量。只要坚持限购和二套以上限贷的政策不放松,坚决挡住投资需求,房价就很难暴涨。我宁愿将余斌部长的预言当成一种警示。

 相比之下,倪鹏飞先生的建议就有点匪夷所思了。首套房是居民的基本住房权的体现,给予首套房置业者以尽可能的优惠,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因为一二线城市房价有快速反弹的风险,就让这部分置业者来背负调控成本,很不公平。倪鹏飞开错了药方。

 我像祥林嫂一样呼吁坚持房地产调控的长期化,将那些鼓吹放松调控以救经济的专家斥为“误国害民”,有几位朋友看后笑曰:搞垮了房地产对你有什么好?我当然没有想要搞垮房地产,也不会自大到有这个能力。但以房地产救GDP的做法,却无异于饮鸩止渴,其结果是将经济推向深渊。

 房地产占用了太多的经济资源,尤其是信贷资金。只有将已经或准备投向房地产的资金挤出来,其他产业方有机会分得一杯羹。如果房价上涨甚至暴涨成为更多投资者的预期,那就更没有人愿意做实业了,而留守实业的人们翘首渴盼的资金亦不可得。结构调整就成了空话。这就是房地产调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逻辑关系。

有朋友说,民间其实并不缺资金。此前有份报告说,我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达到270万人,其中亿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6.35万人。有钱的人虽多,但想把这些钱从房地产投资转向做实业,就需要体制和制度的保证。

 要把资金引入实业,关键在于给民营企业松绑。当务之急是减税,以及地方来路不明的各种收费。很多人看到过浙江某民企老板儿子写的一篇文章,他父亲做了十几年的企业今年濒临倒闭,其中仅是给当地官员的“招待费”就占了年毛利润的20%,遑论各种繁杂的税费。倘若被税费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民企老板们就只有选择倒闭或移民。

 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的红头文件,已经有很多了。为什么落实不了?最大的障碍在行政体制。给你发放许可证,是一种恩赐,吃你拿你的,永远理直气壮,辛辛苦苦挣扎一年,利润微薄到难以维持生存,这样的企业不做也罢。

 写到这里,我已经闻到了无限的悲凉。朋友们或许会嘲笑说,够能扯的,从房地产调控谈到发展民营企业,又与行政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君不知,这是目前中国两块最大的硬骨头,啃不动啊。莫非我们已走进一团僵滞的棋局?

 悲观如我,依然仰头寻找微茫的希望。千难万难,亦须前行。正如人民日报最近一篇评论所说,房地产调控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妨将房地产作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点,或许能在一团乱麻中找到厘定诸多问题的契机。

(文章见7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一戈看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