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55,664
  • 关注人气:86,4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专访央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始皇》编剧张敬

(2007-02-13 14:39:16)
分类: 文章精选
独家专访央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始皇》编剧张敬
 
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投资3000万元制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秦始皇》早在2001年就拍摄完毕,但是这部33集的电视剧被搁置了5年后,才在近期播出。为此,记者采访了该剧编剧张敬。最初,张敬只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编辑,并没有被指定编剧,参加几次策划会之后,中心便指定由他负责《秦始皇》编剧。这也是张敬写的第一部历史剧。
 
主笔◎王小峰
三联生活周刊:写剧本之前是怎么参考史料?
张敬:要看很多的史料,但史料不是最重要的,其实我当时看得不是很多,最终创作依据还是《史记》。我是《史记》的崇拜者,我比较崇拜司马迁。你的任务是要写出人物,所以你去抠那些边边角角的所谓史料,从那里想找到某种新鲜点,肯定干不过专家,反而是以己之短,来夺别人所长。我至今都认为,历史剧还是要编非常考究的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参考史料后,你觉得该怎么写秦始皇?
张敬:我当时创作《秦始皇》不像现在接一部大戏负担这么重,我就跟玩儿似的,就是把这些历史非常有趣的状态,非常有趣的故事写出来。事后总结,我觉得一个大戏要写好,并不是宫廷斗争,你必须要走出宫廷文化,有一种从骨子里的感悟。我个人认为,写秦始皇,把他的那些事迹写出来,非常精彩,但你要把它们作为故事串起来,就一定要有一种文化理解,这样才能不至于让他格调掉下来。
三联生活周刊:具体怎么把握?
张敬:反正我特别反对现在高大全的说法,但是作为中央电视台,写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肯定不能写成反派。可能在中国过去历史上,对秦始皇负面的评价很多,你怎么去化解这些负面评价就是难题。正面的东西很简单——他的丰功伟绩,你动用你的编故事能力把故事写得精彩,曲折动人就可以了。但是负面的这些东西,你怎么判断,怎么化解?不是说要把这些负面东西给掩盖了,是要放到历史当中去,写出他的两难,这真需要一种生活的感悟。
三联生活周刊:当初怎么策划?
张敬:最开始策划的时候,定了一个基调,写秦始皇的征服,他的内心是要征服一切,包括征服六国,还有不同文化;包括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他要完成这个大一统,面临很多这种抵抗的声音。他生活中要征服一些男人女人,包括他最后求长生,要征服一个生命的障碍,就这么一个基调。我写的时候,就想怎么能把这种人性深处的伟大发掘出来。他的残暴是表现在征服上,可是这个征服有什么内容你可以挖掘出来?其中好几场戏都是他征服列国后,别人指责他占领和屠杀,他必须要有一个回答。否则就和通俗小说的感觉一样,就是残暴。这些东西,对我来讲是创作的难点,跨过这些难点,是我最有创作愉悦的地方。
三联生活周刊:史书上有这方面记载吗?
张敬:没有。当时没想那么多,比如秦始皇面对高渐离,高渐离瞎了以后还拿着琴去行刺他,那时候他已经统一六国了。秦始皇要搜捕荆轲的同党,等到统一六国的时候他出来了,他主动自首了。秦始皇为了安全,把他的眼睛弄瞎了,高渐离就指责秦始皇。我让秦始皇说:“你说我统一六国杀的人多,如果我不统一六国,七国一直打下去,七国打了两百多年,死了多少人?如果一直打下去,还会死多少人?”我为能找到这种论据而兴奋,一定要给这种人找到一个行为逻辑,不能简简单单,这是一种戏剧张力。事后这么多年,我现在再写《越王勾践》,开始有点悟到这个道理了。关于统一,吕不韦用中国传统的“德”来告诉他,说“德”要用文字,才能服天下人心,光靠武力是不行的。现在回想,其实中国文化始终是处在一个文字张力的矛盾里。从历史看,北方民族,始终代表一个武的概念,始终不断地向南侵入,构成农耕和游牧的冲突。从孔子开始的儒家文化,始终主张文,就是文字,中国文化在所谓的南北冲突,包括宋元明清,外族入侵,帝王都面临这样一个张力。文字讲究的是道理,真正能在现实中行之有效的却是武力。我觉得这是秦始皇要跟吕不韦讨论的话题,但他最后又不能听他的。而且中国所有伟大的帝王,不是不知道文字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东西,但他们都需要这个来修正自己掩饰自己。作为创立千古伟业的人,都是很实际的现实主义者,必须用武力才能支持自己的政权,可是他又不能抛弃文字。实际上,秦始皇遇到的矛盾也是这个,他是中国第一个遇到这矛盾的帝王。在帝王统治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发展文字的愿望,但最后都失败了。而且所谓的以德服人,强调的是个人修养,但个人修养真的不能帮助他们掌控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你必须靠武力来统治,包括亲人之间,兄弟之间,王族之间的钩心斗角,都是人性本质的东西,不能避免。所以伟大的帝王,都必须抛弃德,才能完成丰功伟绩。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以前影视作品里的秦始皇形象?
张敬:其实我看得不多,印象不是很深。《英雄》看了,《荆轲刺秦》也看了,我个人看,他们基本没有从正面去讲秦始皇,避开了,绕过一个正面东西来探讨一个帝王,从一个很偏僻的侧面去进入,首先回避了一些东西,模糊了。实际上,你从侧面也可以写,但他们也回避了。即便回避之后,也陷入了一个道德评判。简单说,老百姓是通过传统文学来了解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学最典型的《三国演义》,就是尊刘抑曹,就要有一个是非好坏,这是非常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东西,也形成了我们一个特别简单的思维模式。我觉得就应该从这种思维模式跳出来。我写《秦始皇》时,可能没有这种自觉,但有这种意识。所以电视剧跟这几部电影不一样,是一个全景正面地反映秦始皇的戏。我把秦始皇的一生,从他小时候到怎么登上王位,怎么真正掌握政权摆脱了吕不韦,然后怎么统一六国,统一以后怎么用了十几年,完成了一个帝国的体制,完成体制建设的同时,又把帝国的经济基础完全搞垮,就这么一个全过程。它第一次完完全全展示了,去解答观众渴望知道的这些问题,但首先我说的是故事,不要把它当成一个真正的历史去看。
三联生活周刊: 怎么具体塑造秦始皇这个形象的?
张敬:为什么从小开始写他?通过他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希望能找到他性格形成的轨迹。少年生活的不幸,一是培养了他桀骜的性格,而且他处在吕不韦和所谓的父亲之下,还有他的母亲,那样一种环境下长大,童年不幸福不温馨,使他比较坚强,比较独立,这种性格发展得极端一点就比较狠。
他在文和武这两种观念上一直处在冲突过程,他不断地被他的辅臣、良心、一种大事驱使——你要做一个有德的君主,但它往往就被现实所打击。剧中他在赵国做人质时,安排有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女孩跟他有一段感情,这是一个符号,这个女孩代表了一种善良,一种呼唤,不断在他身边唤起他的人性。这对常人来说有效,对帝王,按你说的去做,就成不了事了,所以他爱这个女人,内心就充满挣扎。他曾许诺不杀人,但为了统一六国,为了巩固住江山,就必须要杀。当然中国两千年后能找到不杀又能服人的途径,但在那个时代,他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杀,只有回到他那个以武力服人的地步。
 
以上文章内容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8期,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奔四游戏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