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张媛媛
北京报道
虽然类似CDOs这些国际金融工具在国内的运用还只停留在概念阶段,但是对于美联杨冀川集团CDOs高级分析师杨冀川来讲,国际市场深层次对接,正在一步步把意念中的符号演变成现实。
CDOs潮起
和大多数在海外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一样,2002年6月,杨冀川在加入美联集团之前,曾在知名投行花旗银行有过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此后,杨的工作历程就几乎与CDOs世界热潮兴起同步。
“CDOs名叫作抵押债务权益,是一种根植于债务责任库的担保。包括了贷款、债券和其他债务的资产。CDOs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有优先权性质的偿还链条上,债务利息的偿还支持着资产的运营。”杨冀川介绍。
第一批CDO发行于1988年,市场开始在1996年到1997年之间呈现显著扩张的态势。而真正出现证券化了的产品CDOs兴起于1999年,当时正值俄罗斯债务危机动荡之后,随借款人对较优质的长期融资的需求而生。该产品甫一问世,发行额就达到了10亿美元。据最新的花旗集团统计结果显示,资金经理人和保险公司2005年共买进160亿美元的CDOs,较2004年上涨了171%。
从1999年刚刚诞生不足10亿美元到2004年来自商业领域的CDOs总额上升到65亿美元,2005年则飙升至160亿美元。CDOs发展如此神速,以至于它的监管机构——总部设在纽约的商业抵押贷款保险协会(CMSA),为了维护这种新投资品的声誉,不得不开始考虑构建一套标准进行管理。
2006年6月,CMSA召开会议,商讨如何为包销和出售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CRE
CDO)或其他抵押贷款证券的企业,创立一套指导方针和自动审计报告系统。至此,CDOs的发展将被纳入监管轨道。
来自美国的Joseph Philip
Forte在7月25日的研讨会上表示:“CDOs风险比其他投资品都复杂得多。因为投资者很难跟踪到抵押贷款中实物的变动情况。例如,CDOs的管理者可能会用一个州的某大型购物中心的抵押贷款票据代替另一个州的一种资产的票据。”这似乎是为这一新投资品应该及时得到监管的注脚。
寻机中国
除了进行学术探讨之外,杨冀川、Joseph Philip
Forte等大多数参加经验交流会的学者以及金融从业人员,无不是抱着一种寻找最新发展机遇的心理来到中国。杨冀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行除了学术探讨之外,另一个重大目的即为更深入了解内地的地产金融领域的最新动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洪表示:“REITs、MBS、CDOs这几年在国外发展比较快。但是国内对于CDOs的了解,几乎还停留在连教科书上都没有及时反映出来的阶段。”
他同时认为:“但是,CDOs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对于法律建设、市场参与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的国内,依然非常重要。如果有更多的REITs、MBS和CDOs就会让很多的投资者受益。”
王洪还表示,在茶歇时间,与杨冀川以及穆迪评级的叶敏在商讨未来发展方向时,均认同:“随着REITs、MBS在国内的相继破冰以及国内地产行业的日益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CDOs在国内的推进也将指日可待。”
链接:
MBS与ABS
去年,国开行试行的命名为“开元”的资产支持证券(ABS),与建行试行的名为“建元”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都是国内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标志。MBS的基础资产是住房抵押贷款,而ABS的基础资产是除住房抵押贷款以外的其他资产。
CMBS与CDOs
抵押贷款证券(CDOs)是一种新兴的投资组合,基于抵押债务的信用,重新分割投资回报和风险,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CMBS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它是将不动产贷款中的商用房产抵押贷款汇聚到一个组合抵押贷款池中,通过证券化过程,以债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发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