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荆宝洁
北京报道
这是一组有意思的现象:有关于REITs的论坛举办得越来越多,而场下听众却变得越来越少;对REITs的描绘,不再是充满激情的财富故事,而是一个个陌生的专业术语组成的枯燥而冗长的报告;迫切希望融资的开发商再也不是最耐心的听众,他们甚至开始把做REITs的热切消减成淡漠旁观……
不是这种融资工具不好,而是国内缺乏发行环境,去海外上市成本太高,并且国内的许多物业并不能达到上市的要求。加之对外资设限以后,国内物业海外上市之路也变得更加困难,REITs的距离似乎变得很遥远。
但一切都不过是表象,把这些揭开,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官方背景举办的REITs论坛,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政府人士加入了讨论;业界人士已经着手从立法的角度来探讨REITs问题;同样的,开发商也变得越来越理性。
REITs的脚步开始真正意义上向中国内地迈近。
希望尽快打通REITs通道的不仅仅是开发商,还有地方政府。某地方政府的官员以学者的身份在会上提到,五部委叫停打捆贷款(五部委明确规定,金融机构要立即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以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很大的资金缺口,“我们有一块2000亩的建设用地,急需投资酒店,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可利用的工业园区。如果我们有REITs制度,就可以使用所有权或者权益型的REITs投资,可以把土地分成10平方米一个小块,向社会进行融资,进行授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认为,在香港进行REITs的投资,并非最优选择,而是不得已的次优选择。当前最迫切、对中国市场有价值、有意义的应该是发展中国本土REITs。
但是发展本土REITs并非易事,首先是应该由谁来推动?
曾有观点认为,有可能设立中国REITs的金融监管机构有两个,一是银监会,二是证监会。这两个机构既可以在人民银行的主导下共同合作设立,也可以按照各自的监管范围单独设立。但是,这两个机构今年的重点都没有设立REITs这一计划。就这两个监管机构而言,今年它们都有比REITs更重要的事情。
银监会既然推出了MBS、ABS,它们会在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发行量或者尝试发行不同内容的ABS,并且逐渐从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发展到其他银行,甚至地方商业银行。投资者、交易者也会从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渐扩大到其他机构投资者,甚至个人。MBS、ABS的特点是化解银行风险,而REITs则更利于房地产开发商。从现实迫切性来说,发展ABS和MBS似乎更为重要。
中国证监会本可以如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女士所言,以证券市场为平台发展中国REITs。但是,中国证监会又受累于股权分置改革,这牵扯了中国证券市场几乎全部的重心。股权分置改革不好,中国证券市场将有生存之危,何来发展之机?在中国发展本土REITs,还缺乏政府力量的实质性推动。
以往在许多公开场合,利益团体们在呼吁发展REITs时,多谈及其巨大融资效应以及其它优点,鲜有理性声音告知建立REITs制度后将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这是制度设计时不可躲避的问题。随着管理层人士加入这种探讨,这无疑将有益于国内REITs制度建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