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飞飞
陈飞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10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后还有大师吗—— 缅怀张中行先生。

(2006-02-25 17:54:02)

以后还有大师吗—— <wbr>缅怀张中行先生。   

   钱钟书,金克木,加上刚刚去世的张中行先生,大师们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实话实说,这些大师们我只是听过他们如雷贯耳的大名,他们的著作我看过的很少,他们的思想和精髓更是难得一皮毛。张中行先生的《顺生论》被誉为现代版的《论语》,我也是今天搜索他的消息时才知道的。而如今的大学生没有听过张中行名字的也应当不在少数吧。现在的高校教育更趋于功利化,实用化。除了中文系等一些文科专业,其他大学专业都没有了中文课程,而英语却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所谓“学好英语计算机,让人如虎添翼”是也。仅存的大师只为为数不少的人所知所激赏,更多时候我们不过把大师作为装点自己门面的一种手段而已,在说起这些大师时有资可谈,仿佛与大师们“与有荣焉”。大师们也只有在去世时才能吸引不少眼球,赢得像明星那样的人气,才能让一些人大吃一惊:世间竟有如此厉害之人,真是相知恨晚啊。

    现在一些接近大师的名家,要成为大师估计很难。上一辈的大师几乎都是闭守家门,潜心学问。而现在的名家呢,或为权贵上下奔走,或为政府效忠,或成为金钱的奴隶,或成为大众明星赚个吆喝。无独立之人格,必无独立之文格。无行为之高标,必无行文之致远。看看郭沫若晚年的表现,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我们现在的环境也不适应大师的存在,多元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远未完善,非此即彼的一元思维定式束缚了很多人的手脚和言行。更重要的是,全民追名逐利,以可量化的成败论英雄,使得大家心态浮躁,不择手段去追求成功,能够静下心来好好钻研学问,好好著文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师通常都是特立独行,行为乖张之人,你可以说他是恃才傲物,可以说他不通时务,他亦心自安之,恬然独乐,不求一般人能理解,只希望能得一二忘机好友;大师通常都是遗世独立,不问俗事之人,他们早已忘掉名利一说,他们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愤世嫉俗,希望凭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世界,也不会像中年人那样自诩成熟,随便教训人,他们有着老年人的恬淡睿智,以高屋建瓴却又不居高临下的气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对自己的作品从不希翼能一时洛阳纸贵,只希望有缘之人能从中拾得吉光片羽,他们深信自己的作品是瑰宝,有人欣赏泰然,无人击节亦坦然。

    看看现在的名家,到处演讲做报告,像文化普及员似的忙得不亦乐乎;到处剪彩出席商业活动,身体力行实践着“不想赚钱的作家不是好作家”;跟在政府后面呐喊,没有或不敢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写出来的东西或避重就轻不触及实质,或无病呻吟故弄玄虚,或小感小慨一地鸡毛难有大格局,或咬文嚼字佶屈聱牙耍耍小聪明。我们生命中有难以承受之重,在他们的作品中你只能看到“可以承受之轻”。他们的作品看不到一以贯之的思想和主流,只能看到左右逢源左右腾挪的闪烁其词。从他们的文字中我们难得看到桀骜不驯的背影,只能看到他们媚俗欺世的嘴脸。他们为人圆通,受人推崇,在自我陶醉和膨胀中俨然以大师自居,只可惜无情的历史光线会照着他们的形体,留下真实的背影。

    以后还需要大师吗?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