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邂逅东便门

(2007-01-19 10:52:04)
分类: 去感觉·Touch

邂逅东便门

邂逅东便门

雄伟巍峨的角楼。

 

邂逅,是因为偶然;偶然,是因为只是路过;路过,是因为并非有意;有意,是因为路边的风景;风景,是因为它与众不同;不同,是因为它是历史的遗迹。

 

站在这古老的城垣前,望着这高大的槐树,枝丫虬劲,交错布满着天空,生命的脉络历历可见,衬托着这雄伟巍峨的角楼,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它怀拥古风,阅尽红尘烟雨,在喧嚣的城市街头巍然挺立。听着这首《山海间》,同样的旋律,同样的声音,但此时此刻,心境却大不相同。

 

……

 

春秋乐队山海间   更多音乐…

 

 [点击播放键听音乐 下载]

播放器下载:Windows Media Player    RealPlayer

 

邂逅东便门

邂逅东便门

在寒冷的冬日,看到这样顽强的生命,不由惊叹。

邂逅东便门

这紫色,似乎在向我们诉说其辉煌的历史。

邂逅东便门

一抹晚霞好似在冷俏的面颊上,薄薄打上腮红,使这古老的城墙显得更有姿色。

邂逅东便门

高高的城墙背后,是高高的照射灯淡淡的颜色。

邂逅东便门

高大的槐树枝丫虬劲,交错布满着天空,衬托着这雄伟巍峨的角楼。

邂逅东便门

邂逅东便门

邂逅东便门

仰视着角楼,我突然变得如此渺小。

邂逅东便门

邂逅东便门

夜里,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衬托出了城墙的沧桑感。

 

链接:北京的城门--东便门
[摘录网络]

明清时期的老北京城门素有“里九外七”之说,其中外七门为:东便门、广渠门、西便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而作为外七门之一的东便门的角楼,是全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也是当年北京城四座角楼中硕果仅存的一座。
 
便门的规格比正规的城门要低,当年的东便门城楼和箭楼建筑都很简单,都是单层三开间建筑。其中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
 
北京城东南角楼为明、清两代北京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简称角楼。原北京有内外城之分,内城建筑较早,为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的。据明《英宗实录》:“(正统)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4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现存的东便门角楼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通高29米,四面开箭窗144个。角楼内立金柱20根,整座楼建筑面积为793平方米。加之相连的南城墙,总占地面积约3654平方米。民国以后,东南角楼已不再设防,在1981年对角楼进行大规模修缮的时候,文物工作者发现带有“嘉靖”、“隆庆”等年号的砖,带有“乾隆”年号的琉璃瓦件。还从东侧墙体内发现了两颗炮弹残体,并在二层挑檐檩上发现大量铁沙枪弹,它们记载了“庚子之变”外国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历史。东便门角楼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便门角楼的西边,尚残存一段大约1公里长12米高的明代北京城墙遗迹。这段明城墙自东便门角楼直至崇文门十字路口的东侧,下部厚重的城墙与上部的起伏不定的曲线及布满墙头的杂草,营造出了沧桑、古朴的自然环境。由西向东依次建成的“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区,更加衬托出了城墙的沧桑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北京的胡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