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开往济南西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教练行不行?今天看了杜老师的表现,中肯的评价只能说还行吧。老师看上去是好老师,至于学生能不能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和步伐,那就只能寄托于个人努力了。
杜老师显然还不熟悉或者说不能将上场的11人配置的高度匹配。接触和了解时间太短是一个解释理由,另外一个理解则是我们的球员缺乏最基本的自我调整能力。解说员不是说人家喀麦隆这般孩子也是刚刚集训不久吗?人家的教练不也是刚刚接手这支队伍吗?为什么人家的配合显然比我们流畅的多,为什么人家的失误就比我们少,为什么人家是长途跋涉而来,我们的队员以逸待劳却在体能、对抗上占不到丝毫的便宜。如果单单是从人种或者说是体质来求得些许自慰的话,这显然有些自欺欺人。相信这位洋老师在临场指挥完还算正式的这第一课之后,他肯定要给自己暗暗鼓劲——这帮孩子缺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这老师可要经受最大的考验了。
快节奏的比赛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就是场面好看,然而如果双方一味的快而没有门前的控制和机会的把握,那这种比赛就不经意间就转变成了有球竞速赛跑。场上的22名队员融为了一个整体,大家快速的将球从球场的一头倒到另一头,然后又从另一头倒回这头,如此循环往复。且将喀麦隆放到一边单说我们的国奥队,这种战术肯定是杜老师安排的,但是他没有意料到我们的球员在快起来以后就不会射了。就像农村老家流传的一个故事,说几十年以前给庄稼喷打农药的器具是需要边走边喷打边加压的,可是就有一位老乡,他是会走了却不会喷打,会喷打了就不会加压了,能加压了却又不知道怎么走了,因而这位老乡就落了个“会走不会打,会打不会走”的笑柄。所以,杜老师如何尽快解决我们队员的“会快不会射,会射不会快”的痼疾将是近期他首先要面对的课题。
今天的比赛过程和结果都是目前的国奥队所需要的。这正像是一场考试,或者说是一次盘点。新的主管一是彻底摸清了底细,同时又发现了诸多“库存缺失”,接下来新主管就要针对“库存缺失”对症下药了,至于能否将其扯平甚至是创造盈余业绩,单靠主管的个人努力显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面对这些阿斗,一个个诸葛先生倒下之后,业已成名的杜老师能否助其实现千秋霸业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