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大丈夫

(2006-04-12 08:43:05)
    节操是一个人政治上、道德上坚定性的表现。“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人。”(出自荀子·劝学)--我国古代把它看得比泰山还重。
保持高尚的德操,要经得起生死得考验,各种压力得磨难和金钱、地位、美女的诱惑。要经得起顺境和逆境。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一直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座右铭,成为鞭策他们立节辨义的标准和方向。
    “富贵不能淫”,是说“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达不离道”,不以富贵乱方寸之心,经受住地位、金钱、美女的考验。
    “贫贱不能移”,是说“穷不失义”,“不为贫穷怠乎道”,“不以贫累其心”,在穷困苦难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威武不能屈”,是说威武不能挫我之志,据鼎镬而气不屈,临刀锯而色不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一句话,不管顺境、逆境,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保持政治道德上的坚定性,“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这就是中国传统型的仁人志士、大丈夫。
     这种政治道德上的坚定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要保持道德的坚定性,一个是要从小节、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积善成德”;一个是善于在各种条件下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坚忍强厉地精神,不苟得,不妄取,“见义思利”,“闻义争为”。这样,积之既久,守之有素,就能够在富贵贫贱、取予得失、生死穷达面前做出正确得抉择,“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临患忘刑,视死如归”,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得人。
     除了行为和意志的锻炼,一个人的荣辱、苦乐、美善观教育对于培养坚定的道德信仰也是非常必要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勿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这一段话,可称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