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标签:
it |
上周和MIUI负责人洪峰聊了聊。了解了一些情况,在此分享。
MIUI现在团队400人,年初是200人,其中30多人是设计团队。设计团队包括桌面主题,目前MIUI桌面主题一个月的营收就有150万元。而整个MIUI的单月流水能达到3500万元。
洪峰说,他对团队人数控制的哲学是,在完成业务目标的前提上,人数越少越好。他认为,人数太多,反而是管理失败。拿管的人数多赚吆喝,显本身,是一件特别傻逼的事情。
MIUI的渠道分发能力已经非常恐怖。每天应用分发量达1200万。洪峰不愿意去和豌豆荚、UC、应用宝去比排名,但内行的人看到日均1200万分发量,一定知道意味着什么。
MIUI生态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反常规的现象,我把它称为“小米定律”,就是一切在Android生态上的市场特征,到小米这就不一定好使,好使的是什么?是小米的原生态应用。
一个例子,小米手机上活跃用户数最多
标签:
it |
标签:
it |
标签:
陈一舟人人it |
文/赵楠
陈一舟套着一双拖鞋,一屁股坐在会议室的大背椅上,“人人的未来投入一定要考虑回报”,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后,陈一舟感慨到。
2011年5月4日,人人在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较发行价上涨28.64%。陈一舟坦言,人人的上市并不顺利,有点跌跌撞撞。就在正式挂牌前5日,人人还临时修改了招股书。这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IPO的大忌。
在美国路演时,陈一舟每天只睡2、3小时。就在上市敲钟前两小时,纽交所外开始
标签:
it |
我为什么认为可携带式智能终端,是继智能手机之外的又一个大生意?
1、智能手机的大量爆发,已证明了个人移动设备,在通话功能之外的更大价值。这些价值都可以在移动终端中体现。比如:个人行为产生的数据、O2O、LBS等。
2、智能手机是以通话这个Key需求,这项基础性功能,切入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那么,是否存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另一个切入点?
3、“另一个切入点”看似有了,就是个人护理、医疗、运动、健身。随着白领人口的急速膨胀,这一需求增长强劲。在智能手机终端之外,用户有了另 一个购买移动终端的理由,而不再是,把什么都集成在手机中。因为,手机的辐射影响健康,与上述切入点矛盾。也就是说,以上述作为切入点,并且不会被智能手 机吃掉的另一个并行移动终端产生了。
4、切入点,仅仅是打开市场的切入点,仅仅是让用户购买的Key理由,但不是全部。基于移动和智能的特性,它不仅能够解决上述切入点所解决的问题,当然还可以是个人行为产生的数据、O2O、LBS、应用商店等等。
5、商业模式怎么办?一个从微软离职回国创业做互联网社会化应用数据挖掘的小伙子有个大胆猜想:终端设备保本卖,以
标签:
it |
打车APP依然是个团购游戏,符合团购的逻辑和要素。
两位嘀嘀打车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腾讯战略投资部负责人彭志坚,已经释放出了一些信号。
朱啸虎说,打车APP的主要战场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其它的城市市场太小。
这意味着,众多的打车APP将在这四个城市进行一场鏖战,毫无疑问运营背后比拼的是资源和资本的财力。谁烧钱多,谁能在两年之内坚守市场份额。
其次,是地域性较强。半个月前,为了给我所供职的《第一财经日报》写打车APP的稿子,我在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的多个应用商店去搜打车类的APP。发现,除了玲琅满目的全国性打车APP外,还有像南京、郑州、哈尔滨这样,一个城市一个打车的APP。
嘀嘀打车的另一投资人,腾讯投资部的彭志坚近日在微信中发起过一个问题,原话是:“弱弱的问一下,您会下载多个不同城市的app,在每个不同城市,用不同的app打车吗?甚至一个城市,用多个不同的app,如上海用强生、大众?”
得到的一名业内微信友人的回复是:“我就是这么干的。”
为什么彭志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不仅是对用户忠诚度不高的疑虑,更是打车APP很难去直接
标签:
张小龙微信雷军 |
亲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