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星期二),应邀参加了“携手京津冀 相约桃花源”——作家、诗人武清采风活动。
采风活动在十里春风,万亩桃花的“津溪桃源”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0位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共赴这场浪漫的桃花之约。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游小镇、赏桃花、观民俗、品美食、听妙曲,感受桃花盛开的别样魅力,领略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
上海《杨树浦文艺》2018年第1期,发表我的翻译作品《炼金术士的秘密》(节选) 和《译后记》,共23000余字。
标签:
同学雅居 |
上周六(3月24日)大学同学王记榜、文友王彦博等一行四人从衡水来廊坊,与廊坊同学红玉德、叶宝兰、闫维国、郭文秀、李宗悦、孟令芝等在金盛大酒店雅居。
我们毕业离校已经整整50年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年青人,已经是两鬓染霜的老者。青春的岁月无法永留,俏丽的身影终将远去。
我们共同回忆着校园的生活——在秦皇岛,在保定,在天津。同桌的笑声记忆犹新,老师的教诲至今难忘。讲述着毕业后到工厂、农村、农场锻炼的艰辛与成长;讲述着各自工作的经历与奋斗。
时光荏冉,岁月如梭,回首同学数载,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谊;回
近日,收到北京冯志杰和衡阳甘建华两位朋友寄来的赠书,非常高兴。
一、《美丽唐诗》《美丽宋词》冯志杰 编选/英译。九州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2018年1月第2次印刷。唐诗宋词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是诗歌这顶文学皇冠上两颗璀璨的明珠。译者冯志杰博士,根据前人研究精选经典美丽唐诗和美丽宋词各101首,翻译成英文韵诗,奉献给读者,供背诵和鉴赏。
冯志杰博士,资深翻译家、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编辑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出版和翻译工作,曾任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兼副社长、中国三峡
昨日,收到徐志摩纪念馆快递来的《太阳花》2018年第1期(总第3期)样刊两册。
这一期发表了我的文章《〈自剖〉的封面:玩笑?噩兆?》。《自剖》是徐志摩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散文集。书籍的封面是他的好朋友江小鹣设计。封面上一把利刃穿过一个留分头、戴眼镜的人的面部,都认为那个人是徐志摩自己。对于这个封面人们议论纷纷,见仁见智。在文中我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徐志摩纪念馆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是由徐志摩的一位铁杆粉丝罗烈洪先生自掏腰包,在众多摩友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是全国第一个纪念徐志摩的公益性文化场地。
又要过春节了,免不了与同学、朋友、亲人雅聚。已经有朋友早早发来“指令”,让我提前安排好时间,年后聚会,“必须”参加,我非常高兴地答应:“遵命”。每次的朋友聚会不仅带来精神的愉快,还获得许多国内外信息、百科知识和人生教益,何乐而不为!这使我想起几年前与校友郭法曾的一次雅聚。
郭法曾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特型演员。他在《巍巍昆仑》《开国大典》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民俗的小年。下午开(邮)箱有喜 —— 一件厚重的印刷品和5张稿费单。
印刷品是三本2017年第4期的《黎明职业大学学报》样刊。这一期头条发表我的论文《巴金与陈范予》,包括中英文摘要在内,约8000字。
5张稿费单都来自《今晚报》,是我去年12月发表在《今晚报》上5篇文章的稿费。钱虽不多,但这是自己劳动的报酬。
在温州,收获了两部朋友的著作。
1)王大来著《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补偿策略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
作者王大来是我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时的同事,现为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与文化对比、外宣翻译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包括《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研究》等。在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外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外国语文》等国际、国内刊物发表学
标签:
温州归来 |
一月二十六日从温州归来,收获了满满的友谊。
此行的目的是研讨编写商务英语的翻译教材,经过讨论和商谈,集思广益,就编写的原则、程序、分工、截稿时间等达成共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按质按量完成书稿。
几天来,我生活在友谊之中。不但与外语外贸学院的老师们开会,研讨、雅居,而且与陈明然先生一起参观了“温州数学名人馆”,了解到温州籍数学家苏步青、姜立夫、谷超豪等几十位数学家的成就和贡献。
标签:
朋友赠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