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汝杰
石汝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572
  • 关注人气:2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最近,为朋友们编的某词典撰写了几个条目,有的是应邀写作的,有的是我自告奋勇写的,今天发表如下,如果今后出版时见到的文字与此有不同,则以此为准。条目以汉语拼音的音序排列。本来想附一些照片,但是手头和网络上都没有合适的,所以只附一幅贺登崧先生的一本书的封面(有他的照片)。

 

【贺登崧】(W.Grootaers)(1911-1999),比利时人,天主教淳心会神父。1939年赴中国,师从周殿福学习北京话,并学习汉语语音学和方言学。1941年,他赴大同市东南的西册田村,在传教的同时进行方言地理学的调查研究。后用法文发表论文:La géographie linguistique en Chine, Nécessité d'une nouvelle méthode pour l'étude linguistique du chinois. Première Partie: la méthode de la géographie linguistique (中国的语言地理学:中国语言学研究采用新方法的必要性,第1部分:语言地理学的方法)(Monumenta  Serica(华裔学志)第8卷,1943)、La géographie linguistique en Chine. Seconde Partie: une frontière dialectale dans le Nord-est du Chansi.(中国的语言地理学,

标签:

文化

教育

《中国风土志丛刊》 62册,张智主编,(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出版,9500元。本丛书搜集、影印宋元以来到民国时期的有关中国各地风俗的著作,其中还有方言俗语的记录,并包含丰富的相关资料,有相当高的利用价值。这里,我根据《中国风土志丛刊细目一览.doc》(见下面链接),并与我校图书馆藏书相核对,整理如下:

www.mhlib.sh.cn/eweb/uploadfile/20120829151102959.doc 


中国风土志丛刊.1

华夷风土志/(明)胡文焕辑(660页)

内容提要:本书收录的明代方志《华夷风土志》,其体式编排从中原向四边州县辐射,记述各地风俗特产,全面

  我常说,我的学历和经历大部分跟“江苏师范学院”有关。1955年上小学,校名是江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虽然后来合并改了名),1961年上初中,叫江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后来还在那里继续上高中,包括闹“文化”大“革命”,直到1968年下乡插队,一共待了7年多。当然,这么折腾,把上大学的梦给闹掉了。直到1978年,30岁出头了,才有机会上大学,已经成了“老学生”,不像应届毕业生或者25岁以下的年轻考生那样,能以同等的成绩上“好”大学了,只能上了高中时期“不屑一顾”的江苏师范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又回到母校工作,虽然学校在我们离开时被改名为“苏州大学”了,那是第四次跟江苏师范学院发生关系。所以,“江苏师范学院”跟我有解不开的因缘,这一名称是深深铭刻在我人生经历中的印记。

  早些日子,有中学的老同学送孙子上学,那孩子上的是我们几十年前上过的“同一个”小学——沧浪区实验小学。但是,据说校门前的牌子上对学校历史的记录有问题(我还没能实地考察)。时间过去几十年了,在老同学的QQ群里议论起来,当时一起上小学的老同学也都记忆模糊(?)了,发生了“争议”。我只好调查一下网络上的记载。先找学校的网站,虽然做得不算差,却找

标签:

文化

  有同学问我,苏州方言的“台阶”义的词如何写。我们在编《明清吴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时,查到明清时代有以下跟“台阶”义有关的词语:

【河滩】<名>河边,特指河边供洗菜洗衣等用的台阶。□ 一头勒里哭,流水奔到河滩浪,拿个廿把白纸扇,一起丢子河里[扌尽]去哉。(三笑32回) (按,里[扌尽],现在一般说“里向”)

【阶沿】<名>石或砖砌的台阶;也指街道的边缘。□ 遂扶到一家门首,阶沿上坐下。(醒世恒言27卷) 那些吃茶的清趣朋友,蛇头接尾巴的前门进,后门出,几乎连阶沿砖都踏烊易了。(何典1回) 又作“阶檐、街沿、街檐”。□ 午后去的,连屋角头也没得蹲身,只好在阶檐底下,乱草丛中,打几个嗑铳而已。(无声戏9回) 也有的说坐也无坐处个,只好街沿浪坐介一歇。(描金凤8回) 直到新桥市上,吴防御门首,坐在街檐石上。(古今小说3卷)

  但是,现在苏州话里,河边上下的台阶和楼梯等的台阶,一般叫“踏渡琴”(琴,是记音字)。如叶祥苓编《苏州方言词典》(第2版,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收了(而且把意义限定在河边的石级),但是第3个字没有找到,用了个方框(其读音同“琴”,阳平):

    汉语大辞典编纂处40年代编成的《国语辞典》,是现代汉语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词典。我目前用的是20年前关西大学日下恒夫教授赠送的台湾商务印书馆的影印本,1947年版,4册。在大陆地区,只能从其简本《汉语词典》(195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正文1254页,索引27页)窥见一斑。在文革刚结束后,这一简本也很难得到。记得80年代中,在北京的旧书店购得一本没有封面的,散了架的,还缺页,那时当然觉得很稀罕。后来买到了重印本,就束之高阁了(至今没有扔掉!)。这一次,从太田兄处得到完整(!)的1957年版,还是非常高兴。在当代,《现代汉语词典》当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能忘记《国语辞典》的丰功伟

(2010-07-16 10:39)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1979年艾青(1910-1996)访问联邦德国,在参观那堵著名的墙以后,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他去世多年了,但是这个世界上的墙还有很多很多!值得庆幸的是,其公子继承他的遗志,正在为拆除这些有形无形的墙而努力奋斗。要支持!

 

 

艾 青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最近,和我的朋友黄明明一起正忙着给冯梦龙编的《山歌》做校注。因为时机已经成熟,形势也逼迫我们早些做出来。给我们下“动员令”的是刘瑞明先生,他“大智大勇”,敢于给自己基本不懂的《山歌》和《挂枝儿》等做注,还加以“解释”。如果任其胡言乱语下去,我们这些吴语方言的研究者也实在显得太无能了。现在我们的校注已经做到第9卷,已发表了第1-7卷的校注。具体为:

冯梦龙编《山歌》校注(之一),熊本学園大学文学·言語学論集》第1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