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很多人看到我发朋友圈以为我要退出测试行业了,不过的确也差不多吧。这次机缘巧合的在gitchat上做了一个专题,原本可能不是想写现在这样一篇文章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一篇告别的文章。文章总共就一万字,一点不夸张的说几乎包括了这个行业的过去,现在,未来。我相信在这个行业,这些文字大家只可能看到我写,任何一个大佬,大牛都不可能这样去写,为什么?看完自然也就明白了。
由于版权关系,我这里隐藏掉了文章的主体,微信扫二维码可以阅读全文。以下为文章的开头和后记。
标签:
杂谈 |
最近在不停的攻略《塞尔达——荒野之息》,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整个荒野之息的地图有360平方公里,至少为止我已经在二周目了,游戏在100个小时左右。截止到今天,在这样一个完全开放的沙盒游戏中只发现了两个bug:
在沙漠地带中,可骑行的海豹会钻在死角不出来(随机)
在整个地图右下角的某个角落的海中有一个藏在水底的宝箱,然而这个宝箱怎么都拿不出来
其实荒野之息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了,整个游戏初衷就是开放式的沙盒游戏,在游戏中你可以做但不仅限于如下的行为:
游戏中一小时就是现实的一分钟,一天就是现实的24分钟
下雨天你爬坡会下滑,不同坡度会有不同的下滑角度
打雷天气,你可以扔出金属武器,让怪物去捡,然后怪就被闪电劈死了
你可以绑气球在任何的东西
标签:
杂谈 |
在湖的中央可以看到两个宝箱,一个是可以直接用磁铁吸出来的,一个是埋在海底的。然而海底的这个宝箱无论通过什么方式都拿不出来。
目前已经试过的方式:
均无效。我猜测可能需要等到退潮,但是谁知道啥时候退潮么?
查了下国外的bbs,关于这个宝箱的讨论已经有了12 pages。https://www.gamefaqs.com/boards/632936-the-legend-of-zelda-breath-of-the-wild/75121146
标签:
杂谈 |
整个城堡可谓是地上,空中到处都是此类守卫者,一不小心就会有种无数个红外线瞄准,然后game over。不得不说远古守卫者是整个荒野之息中最经典的杂兵。血厚、攻击力高、防御力高、远程锁定、机动性高,简直比boss难打多了。link在远距离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快跑进行闪避,但近距离的时候只能通过神兽技能或者盾返了,还有就是通过远古弓箭可以一击必杀(但太奢侈了)。否则就不停的game over。在城堡战中你可以选择不停的刚正面,也可以选择潜龙谍影的方式进行游戏。
标签:
杂谈 |
今天微博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边缘产业的文章,其中结尾的一段话真的让感受很深。
一线城市的记者可以轻轻松松跑一个会然后拿500块钱的红包还嫌弃各种路远招待不周,三线城市的做号者5点下班后撸稿撸到十二点然后第二天起床看到收益多了500块钱于是高高兴兴的上班去了。
两种人生,两种选择。
其中有两个关键点——1. 城市 2. 投入产出比。
我从小在魔都,小的时候上海给我的感觉是小孩子玩的朋友特别少,家里各种管着晚上不能出去。稍微大点的之后发现自己也已经没有晚上出去的习惯,最多也就是去去网吧。我一直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上海的家庭大人那么喜欢攀比,要去各种补习班,然后碰见别人就说自己家孩子怎么样怎么样。而直到现在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大家那么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为什么大家没有那种经常出来聚个餐的习惯。
因为这个城市从骨子里没有给人安全感。
就地域和做事方式上我来说几个故事吧,两种人生,两种选择。
标签:
杂谈 |
今天微博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边缘产业的文章,其中结尾的一段话真的让感受很深。
一线城市的记者可以轻轻松松跑一个会然后拿500块钱的红包还嫌弃各种路远招待不周,三线城市的做号者5点下班后撸稿撸到十二点然后第二天起床看到收益多了500块钱于是高高兴兴的上班去了。
两种人生,两种选择。
其中有两个关键点——1. 城市 2. 投入产出比。
我从小在魔都,小的时候上海给我的感觉是小孩子玩的朋友特别少,家里各种管着晚上不能出去。稍微大点的之后发现自己也已经没有晚上出去的习惯,最多也就是去去网吧。我一直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上海的家庭大人那么喜欢攀比,要去各种补习班,然后碰见别人就说自己家孩子怎么样怎么样。而直到现在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大家那么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为什么大家没有那种经常出来聚个餐的习惯。
因为这个城市从骨子里没有给人安全感。
就地域和做事方式上我来说几个故事吧,两种人生,两种选择。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屏幕右下角会有这样几个指示,我在刚开始并没有在意,但其实本身还是给游戏带来了很大的细节上的影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
标签:
杂谈 |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我承认,我是被CTO害死的”,我大概从头到尾看了两遍。第一遍我先看了写文章的这个人的语气,高傲且明显带有情绪性。第二遍我就觉得写这个文章的人明显格局不高,感觉CEO就是最大的,CTO做什么都是错的。我不建议大家去看原文了,先看我下面的摘录和评论吧。
2年前,我参与的一个电商创业项目被收购,小幅财务自由的同时,我开始转型小天使,开始寻找好的投资项目。天使投资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行业,了解团队,我萌生了通过应聘技术岗位去了解各个互联网项目的大胆想法。一试不要紧,几乎80%的互联网项目的技术团队都存在问题,而CTO/技术负责人就是罪魁祸首。
不过首先我还是想说一句,一个企业是不是能
标签:
杂谈 |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我承认,我是被CTO害死的”,我大概从头到尾看了两遍。第一遍我先看了写文章的这个人的语气,高傲且明显带有情绪性。第二遍我就觉得写这个文章的人明显格局不高,感觉CEO就是最大的,CTO做什么都是错的。我不建议大家去看原文了,先看我下面的摘录和评论吧。
2年前,我参与的一个电商创业项目被收购,小幅财务自由的同时,我开始转型小天使,开始寻找好的投资项目。天使投资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行业,了解团队,我萌生了通过应聘技术岗位去了解各个互联网项目的大胆想法。一试不要紧,几乎80%的互联网项目的技术团队都存在问题,而CTO/技术负责人就是罪魁祸首。
不过首先我还是想说一句,一个企业是不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