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念”与“叮咛”
这几天听公开课,三年级的《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有“叮咛”一词,二年级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有“叨念”一词,为帮助学生理解,老师举例:“早上上学前,妈妈对我叮咛:上课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要去上学了,妈妈一个劲儿地叨念:作业带了吗?红领巾带了吗?……”几节课听下来,心里着实觉得这样的妈妈真是有些烦人,难怪现代社会里,有个性的孩子们不愿意接受。
可是,想到我们班里这些孩子,几乎每天有忘带课本的,忘写作业的,记错作业的,把作业忘在家里的……妈妈的叮咛或是叨念固然有时会让我们觉得太烦、太罗嗦,有时甚至觉得真没必要,可是,妈妈要是不唠叨,是不是忘记的现象会更多。从妈妈的角度想,这也是由于妈妈的一颗爱心使然呀。也正是有了妈妈的这些叮咛和叨念,我们才一天天慢慢长大。
现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更多元
记忆中的小人书
看着现在孩子们手里拿着精致的图画书,真的十分羡慕,想起自己小时候,哪见过这么高档的东西。一日,打开一个关于儿童文学的网站,一批外国儿童文学经典名著映入眼帘,熟悉的、陌生的、一知半解的……思绪开始起伏不平起来,其中有两本书《倒长的树》、《水晶鞋与玫瑰花》好像两只小手将记忆深处那扇沉重的小门费力地拉开,这种心境如果用美国大片中精灵飞越城堡的音乐来伴衬,最恰当不过了。
眼前浮现出曾经是那么视若珍宝的小人书,思念之情还在,模样已模糊。小时候,读过的像样的名著不多,唯有一本本廉价的小人书,使整个童年充实而又难忘。小人书的来源,大半是央告大人给买的,记忆中最温馨的一幕便是和妈妈去商店,当售货员把透明橱窗里的小人书放到自己手里时,相当一段时间内便再无他求。小人书的另一个来源,是亲戚朋友间的赠送和交换。那时不管去谁家玩,都要看一下是否有新的小人书,争取先睹为快。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晶鞋与玫瑰花》了,不但名字起得美,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