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写这篇文章是晓剑兄约写书房的稿儿,当时动心了,主要是众筹模式的系列我觉得应该支持。写完后觉得自己都不认为是个书房,
有价值吗,又反问自己:为什么写啊?觉得更没有理由了,只是现在有些空闲,写写画画自娱无妨,其他的就算了吧。但仍感谢晓剑兄的约稿,希望他及他的工作室日后有多的创新文化产品。
要说书房,我没有独立的书房,因为存书之所,父母过来带孩子还要住这间;与其说是书房,不如说是一个书桌。因为我所有的书,大多集中在书桌上的三层书架和两个网购的小书架上。之所以写书房之题,是因为我理解的书房一是存书之所,二是读书之地,稍深点讲可能会建立在二者基础上的精神安放空间,而这个书桌基本满足这几点。
工作的原因,近来读的书有较大转向。而立后步入职场,所以更要努力地调整充实自己。砍掉自己的枝枝蔓蔓,让自己尽快在一个全新的框框里自如行走,这是我当下最应要紧的事情。读了职业经理人中的“时间管理”篇章,在时间的利用和把控方面真的很有收获。
两个月来面对紧张而充实的一天天,收获是明显,但随之而来的是挤占了读书、锻炼的时间,很是无奈。看来时间管理不仅适用于工作,处理好工作与和生活、休闲、健康的关系也大有学问。但目前情形上看,在时间把控能力有待提高。
现在的工作,按任务量考核,所以许多工作在时间节点前必须完成,因此加班难免。前天弄完手头活儿,已经很晚,饥肠辘辘地沿着夜市搜寻小吃,终找到一家甘肃的特色“酿皮”(类似凉皮一样,要厚很多)了结告慰肠胃的心愿。饭毕,沿着民族路小街回走,发现一处特处书摊:每本五元。翻检出一本《中国的出路》,是《第一财经日报》采编28位省部级高官、学者谈经济发展与改革文章的汇编,虽是2009年的旧书,但以今日视角反观财经媒体的视角观察2009年前后的危机,倒别有收获,遂拿在手中。书摊不大,一圈一下来,发现大多是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