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美學,'鮑魚'人類學,還是鮑魚倫理學?
在這篇關於 #動物和藝術 的文章中,我將數年前翻譯的藝術團體鄭馬勒在蘇州文獻展的作品《A Season In
Shell》進行了梳理,並藉此機會訪問藝術家(本身也是人類學家、動物倡議者),涉獵了一點詩人蘭波(其詩作《A Season In
Hell》即是此裝置/影像作品的創作源頭)與超現實詩歌…
“懷有同情的想像是沒有界綫的'—以哲思寫作探討動物倫理,同時也是身體力行的動物保護行動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 M.
Coetzee曾這樣寫道。
同情,與我們的感性、想像力,以及理解的意願相關。動物的生命,因而與語言的解放相關,勢必以一種詩性的形態再現。
全文:
打破牢籠:兩頭白鯨從上海送至冰島庇護所 預備放歸訓練
由 lca-editor 在 週二, 2019/08/20 - 13:57 發佈
作者: 動保龍捲風
資訊分類: 焦點話題
兩頭白鯨從上海送至冰島庇護所,這是真的嗎? 可能如何理解這個現象哩?
中國大陸已存在(及正在興建的) 水族館 、海洋館,保守估計就有70、80座之多,裡頭圈養的鯨豚動物福利,如世界上所有的水族館
一樣,令人憂心。
2019年6月,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的白鯨「小白」「小灰」,在其場館和海洋生命基金會(Sea Life
Trust)的合作下,將十多歲的牠們,以專機送到了冰島一處海洋動物庇護所。
據報導,自從營運多家水族館的英國公司於2012年接手該館以來,就在為「小白」和「小灰」尋覓去處。
終於,牠們抵達了冰島 。該庇護所並且希望成為能為3000頭動物提供庇護的典範設施。
然而,新聞報導也指出,直至今年2月底,「小白」和「小灰」仍在進行動物表演 ,受到動物保護倡議者的批評。
&nbs
【井上太一 X 動保龍捲風】#答客問
#為何投入動物權翻譯工作?
#在日本推動物權有何困難?
#飲食文化在日本的獨特位置?
#消除僅作為話語的所謂文化
#濫捕與人權侵害是同個剝削結構
我向 動保龍捲風 網友徵集了問題,一併向日本專注於動物權、動物研究、Veganism(素食主義)的翻譯家
井上太一請教。
井上先生以日文錄製並寫下英文摘要,由我翻譯為中文。
歡迎大家觀看、寫下任何意見或反饋,我們會再回覆給井上先生!
井上太一網站:
https://vegan-translator.themedia.jp/
到Youtube看 動保龍捲風
https://youtu.be/tShLzSUmKYI
----------------
【影片內容翻譯】
謝謝大家的提問,以下是我的回答
首先,【我為何在對動物剝削如此嚴重的日本,產生對動物議題的興趣?】
起初,我
【井上太一 X 動保龍捲風】
井上太一,是 #日本 專注於 #動物權、 #動物研究、#Veganism(素食主義)的翻譯家。
今年我製作「 動保龍捲風」日本特輯時,非常榮幸能訪問到這位短短數年內,已有10本翻譯作品的井上先生。
在訪問之前,我也向「 動保龍捲風」的網友徵集了問題,一併向井上先生請教。
這次訪問的視頻共有兩段。在第一段視頻中,井上先生介紹了他的工作,以及近期翻譯的兩本書。在第二段視頻裡,井上先生回答網友提出的幾個問題。
井上先生以日文錄製並寫下英文摘要,由我翻譯為中文。
歡迎大家觀看、寫下任何意見或反饋,我們會再回覆給井上先生!
井上太一網站:
https://vegan-translator.themedia.jp/
到Youtube看 @動保龍捲風
https://youtu.be/9ZWEQdoq7Tw
----------------
【影片內容摘要】
大家好,我是翻
(2019-07-12 14:57)

(歷經千辛萬苦,KOKO及KAKA終於可以回家了! 龍緣之/提供)
帶北京愛貓返台之路何其遠 她花3年時間還繞道日本
記者 李娉婷/報導
2019-06-13
在海外讀書、工作時,有些人會在當地飼養寵物,但若是決定結束行程,你會願意帶著牠一起回到家鄉嗎?過去,台灣嚴格禁止孟加拉及中國的犬貓入境,讓許多在中國生活多年的人最終選擇放棄寵物,一部分人則是會花錢請寵物託運業者處理,但過程難以保障動物舒適度及安全。為了讓在中國領養的兩隻貓咪一起安全回家,台灣女孩龍緣之花費的心力絕對超乎你想像!
(2019-07-05 00:29)

夕陽西下,大家在「豬天堂」一起合照,人與動物和平共存。
由 lca-editor 在 週二, 2019/07/02 - 11:10 發佈
作者:
蔡育琳(文字、拍攝)
在關懷生命協會辦公室,動保伙伴們一起合照,並比出狐狸手勢,表示支持零皮草(Fur
Free)。左起為:動保學者龍緣之、「奇蹟電影」導演林知逸、「救救港豬」成員Jacky、「救救港豬」會長Joyce、「台灣動物之聲」特約記者蔡育琳、「關懷生命協會」倡議主任林韋任、「台灣動物之聲」主編龔玉玲。
(2019-07-02 15:02)
【捐款人想什麼?】「偏好捐款給中小型的在地組織」、「單靠慈善做事遠遠不夠」、「不支持以撒錢的方式買廣告」
Post on: 5 月 31, 2019 黃愉婷
【關注邊緣的農場 & 實驗動物議題,偏好在地組織】
Mona,33 歲,學術行動者(Scholar-activist),位居臺北市
我大概 15 年前到 7、8
年前之間比較常捐款,通常是捐款給臺灣與中國的動物保育團體,像是臺灣的關懷生命協會、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及中國的亞洲動物基金(Animals
Asia Foundation)。
我大部分是採用單筆捐款的方式,每一次大約捐助 1000
元,我有時候遇到組織辦活動時也會捐款,有時候則是在朋友生日的時候,以朋友的名義捐款當作生日禮物,臺灣似乎不盛行這樣的文化,但我有些中國朋友也會彼此生日時捐款給組織,代替購買
(2019-06-30 14:45)
由 lca-editor 在 週三, 2019/06/26 - 17:08 發佈
作者:
龍緣之口述,關懷生命協會編輯部整理
資訊分類:
焦點話題
根據新聞,挪威政府於六月中正式立法通過,2025年起關閉國內的皮草養殖業。曾經參與國際動保組織的皮草調查計畫,對於中國與全球皮草產業有相當認識的龍緣之博士認為,這是近期內值得關注的動保消息。
此外,龍博士認為,台灣許多關心動物的人雖然也支持「零皮草」,但對於皮草產業的認識卻有些誤解。對此,龍博士向關懷生命協會的編輯以談話的方式提出九點如下:
1. 「人造皮草的觸感和保暖度,比不上真皮草?」:
假皮草的觀感,包括觸感跟視覺等美觀的感受,很多已經做得跟真皮草非常非常的接近,即使是我或者是其他的皮
(2019-06-27 15:29)
[在野地裡生,在野地裡死....熊貓應該在他們的自由王國中尋覓配偶,生兒育女....]-大熊貓專家潘文石
2019年6月15日,在台北「北師美術館」 的演講
【從林中隱士到動物園明星--熊貓與當代社會】順利結束
感謝到場聽眾的熱烈提問~與我一同重遊美麗神秘的中國大熊貓 #自然保護區,回顧 #熊貓 (貓熊)從 #東方主義
式的象徵,到「被搶救的國寶」,直至全球性的 #保育 符號,以及 #動物園 中的明星物種之歷程。
(2019-06-27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