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益生文化》合订本,孔夫子旧书网陈全林益生文化书店有售
《生活之书》102、不拖拉
我过去做事爱拖拉,今天应该完成的事情要拖到明天后天,特别是家务活。甚至是出书这样重要的事情,都因为拖拉错过了很多机会。前几年国家对宗教图书的出版管理宽松,我出版界一些朋友愿意出我的书,多次向我要书稿,书稿我有,总是拖,有些书拖了好几年都没有交出修订稿,要是那时精进一些,做事不拖拉,我至少在六七年中能出版十多本书。现在的图书管理很严,宗教方面的书籍很难出版。
《生活之书》101、不对付
我性格里有个缺陷,很多事情,能对付的对付一下,不愿意太认真太严肃太讲究,嫌麻烦。家里的很多事情就这样。澄源为此批评我,我慢慢改正。澄源干活不对付,事事认真。
我一位伯父在民国年间做过乡村教师,书画很好。他做事向来一丝不
《生活之书》100、自运灵笔作画图
这是写给你的第一百篇文章,写这些文章,希望你在不经意间了解一些国学思想,了解中华文化的某些侧面,了解一些佛道精髓,从而对你的生活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这本书名之为《生活之书》。我只写
《生活之书》99、细节
我观察事物、读书、看电视,关注细节。
观察事物要关注细节,这是作家的必然功夫。比如你看见一个人,你会不会关注他的身体特点、衣着色泽、语言风格?我会关注。甚至会观察那个人的长相的细节、走路姿态。
《生活之书》98、家乡的“筑了一顿”
我家乡有句俗话,说“我把谁谁筑了一顿”,就是我把谁谁打了一顿。“筑”,打击。这句话,我从小说,但不知“筑”是怎么写的。最近读《禅宗词典》,看到唐代禅僧在用这样的词语这样的话。比如《临济语录》里记载的:“师于大愚胁下筑三拳。”大愚是一位禅师。向临济义玄求法时,义玄就在他的胁下打了三拳。大愚就开悟了。
《生活之书》97、志于道,游于艺
《论语·述而》里孔夫子讲到了四件人生应该做的事情:志于道,
《生活之书》96、民间谚语里的人性论
想起了我家乡的两句俗语,颇有深意,是对人性观照深刻的词语。第一句是“谷要自种,儿要自养。”第二句是“隔肚子如隔山。”
过去,中国是农业社会,人民辛苦种庄稼,经常吃不饱。北方,主要农产品有小麦、谷子。你要是不自己种粮食,人就会没吃的。那时候经济不发达,政府
《生活之书》95、做菩萨很难
这两个月,因为疫情,大家禁足在家。对门的阿姨有七十岁了,和老伴生活,女儿不常来。阿姨最近经常敲我家门,来串门,坐坐,说话。一天两天还可以,每天两次三次,还勉强,有时候来的次数太频繁了,过一会儿,敲门声又起,要进来坐坐,跟我们说话。我要是不开门,她就去门口摁门铃。
她太寂寞。
《生活之书》94、写作
写作是一件说难很难、说简单很简单的事情。热心观察生活,能用语言清晰表述的人几乎都会写作。只是,写得好与不好,精彩不精彩、深刻不深刻、独到不独到、优美不优美,人人差异很大。作家分高下,有大师,有著名作家,有二三流作家。有能传世的作品,有很快被人遗忘的作品。
我是个写作者,
《生活之书》93、对日本人,心理的冰释
你在日本留学,说实在话,我有近三十年,心底非常反感日本人,也曾在心里发誓,此生不踏上日本国土。我爱人澄源是东北人,小时候在学校里学过几句日文,她知道我恨日本,有时候气我,故意说几句日语,我就很生气。
骨子里,我对日本有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