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成琰
罗成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727
  • 关注人气:1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苏轼

试笔自书

达观

超脱

智慧

杂谈

分类: 随笔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赏析:

    从黄州到惠州再到海南岛的儋州,苏轼被朝廷贬谪到了天涯海角。他的心情也低落到了极点。环视海天一色,浩淼无际,一种孤独、漂泊之感油然而生。他不禁凄然自问:“何时才能够离开这座小岛啊?”

    但苏轼是何等达观、超脱、智慧之人。转念之间,他便跳出了自身,跳出了海南岛,甚至跳出了地球。他在九天之上俯瞰小小寰球,原来这天地、九州、中国不都在海水的包围之中吗?每个人不都是生活在岛上吗?既然这样,我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不仅如此,苏轼还讲了一个精彩的寓言故事,既讲给自己听,也讲给他人听。一盆水倒在地上,飘浮起一片草叶,草叶上正好爬着一只蚂蚁。蚂蚁以为身陷汪洋大海之

标签:

沈周

《听蕉记》

赏析

雨打芭蕉

蕉下客

杂谈

分类: 随笔

    雨打芭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典型意象,也是历代文人最欣赏的天籁般的声音。雨中的蕉叶,翠绿欲滴,让满园的台榭轩窗尽染碧色;淅淅沥沥的雨打芭蕉声,能勾起人多少深藏的情思、不尽的遐想和种种细腻的感受。“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是多少文人向往的诗意境界。就连《红楼梦》中的探春,因最喜芭蕉,而取别号“蕉下客”。

    在所有描写“雨打芭蕉”这一意象的诗文中,沈周的《听蕉记》可谓别具一格。它将雨打蕉叶的声音,描绘得细腻入微,淋漓尽致,生动悠扬。它用一连串象声叠词“匝匝插插,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来表现雨点或疾或慢、或大或小、或密或疏地打在蕉叶上,又用僧人在佛堂诵经、渔舟敲响梆榔、珠子倾倒玉盘和骏马扬蹄奔驰四个贴切的比喻,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

    如果这篇文章只停留在“听”的方面,那还不足为奇,它还进一步深化,集中到“思”字上,对雨打芭蕉进行哲学思考:没有雨,芭蕉只静静地立在那里;没有芭蕉叶,雨也发不出声。只有蕉与雨相配合,才能产生动听的声音。不仅蕉与雨,还有动与静、声与耳等也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辩证

标签:

欧阳修

游大字院记

寄情山水

游目骋怀

赏析

杂谈

分类: 随笔

    这是一次兰亭式的风雅集会。

    不过,时不在暮春之初,而在盛夏酷暑。“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蒸雨,斜风酷热”。寥寥几句,道出了暑日的气候特征。正因为暑热难耐,才有了这次消烦炎之游。

    果然是清胜之地。园深林幽,花卉繁盛,流水潺潺,清波倒影,令人凉意顿生。果然是文人雅集。命席当水,折花弄流,喝酒下棋,吟诗啸歌,让人艳羡不已。与当年王羲之们在兰亭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相似。当然,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已年过半百,而欧阳修写这篇游记小品时才25岁,所以,他自然不会有王羲之那种对时间、生命、人生的深沉感悟与慨叹。

    当今知识分子还会有古之文人寄情山水、游目骋怀、清游酣咏、怡然自乐的经历与兴致乎?

 

附原文:

    六月之庚,金伏火见,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蒸雨,斜风酷热。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春笋解箨,夏潦涨渠。引流穿林,命席当水。红薇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太素最少饮,诗独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