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客七周年 |
标签:
杂谈 |
家里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不会因一些琐事而影响情绪,百分百的投入到学习、思考的状态,会有很多记忆被唤醒,很多潜意识被激发。于是自己又是那个会做梦的孩子。生涩的、僵硬的在纸上落下曾经的14行诗。灵魂好像一下子释放出来,不再局限在柴米油盐中,一会天上,一会地上,千里之外,来来回回。于是我不再只是一个中医学者(学者=学习着的人),还是一个稚嫩的作者(作者=写作的人),不讲究到什么层次,为学习而学习,为写作而写作,在纯粹中找到本身的乐趣。
标签:
杂谈 |
好友去福建辟谷,见到了很多中医圈的修行者,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做药,听闻之后我真正感觉到中医在回归,最真实的那部分。前几天我还跟一个老中医在感慨,现在的药已经不再是药了,医也不再是医了,让人颓丧。而今之所闻,却又是一剂兴奋剂。然,在内心,我却又另一重哀愁。
藉口说,俗事未了,家里装修的事,以为是阻止自己不去北京,不去福建的原因。其实不然,是我心懈怠了。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放下。然而,现在放不下了。
要整理下,恢复当年辞职只身去北京的魄力。这样我才能真正的回归。
分类: 健康24纪 |
新生儿到底需要什么?
清水大夫/文
我们看到刚出生的宝宝不是吃就是睡,看上去很简单。事实上,刚刚脱离母体的个体,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我们是否觉察到了呢?
宝宝最可能的心理状态是,缺乏安全感。在母体中,孩子听着母亲的心跳一点点长大。离开母体时,没有心跳的空间,宝宝会缺乏安全感。所以当她哭的时候,把他贴在胸口侧抱,哭声就会停下来。所以,宝宝出生后,妈妈们要跟他们进行互动,感觉到母亲的存在和温暖。增加沟通频率,有助于预防小儿孤独症。别看宝宝小,他在1个多月的时候,就会眼睛骨碌打转,观察四周,甚至依依呀呀的试图沟通,甚至也会生气发火。
当周围的人漠视他的存在时,宝宝是一种强迫的顺从。当他突然找到他喜欢的感觉,比如睡姿、抱姿。所以爷爷奶奶们看到孩子特别亲,总是想抱他,总是想看着他,一听到孩子哭了,马上跑过去抱。宝宝心里明白了,只要自己哭,就能有人抱,所以他想要抱的时候,就拼命的哭,哭的爷爷奶奶们心痛为止,一抱就马上不哭了。这样一来二往,就养成了孩子爱抱的习惯,大人们从此受罪了。
月子期间,我们关注产妇的各种状态,预防产后腰
标签:
转载 |
分类: 健康24纪 |
标签:
转载 |
分类: 健康24纪 |
每个做母亲的人都要过生子坐月子这一关,老法讲,月子坐的好,浑身没痛痒。言下之意,就是坐月子可以把旧病都做掉。反之,不仅旧问题没法解决,而且还会出来各种各样新问题,甚至让你痛苦终生。这是真的么?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坐月子不能洗澡洗头,不能多看电视,不能吃冷饮……这种种的规矩,都是真的么?是否科学?为何西方女性产后自己走出医院,生好孩子还能马上吃冰欺凌……现代医学更发达的西方对坐月子都无所谓,中国传统的老一套是否科学,是否还要遵循?
标签:
健康 |
分类: 健康24纪 |
夜深人静,远方的患者在网络的另一头请教着各种问题和应对方法。完全打破了原来作息规律,特别是子时打坐的习惯。但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道理。特别是很多在书上不明白的,在行为中越来越看清中医的脉络。感觉自己是有福之人。怀感恩的心,更要去更多的回馈给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很多病源头是患者,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源头还是在患者。有些人心中的执念是最大的病,所以什么是医道,除了悟得这条经络怎么走,那味药归什么经,如何作用之外,还要行菩萨道,解开他们的心结,化解他们的执念。但又有多少人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是我还太年轻了,是我在中医界还是蹒跚学步的小子,是我道行不够呀。所以光把古医书的方法学透是不够的,更要把古医书里的思想摸透,并引申成为治心学,治世学才行。
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医是要行菩萨道,能否行菩萨道,先要苦修苦行,要承受接收来自患者身上的各种负面信息,并能够自动化解。用师父的话说,治病的最高境界,不是用手,是用行为,是用语言。今天试了一回,让人走几步腰不舒服好了,之所以好,是参透了其中的道。但这种参透,让人惶恐不安。古中医浩瀚如海,何处是岸,却又处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