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因在新浪有两个博客,目前只更新“还乡河霍俊明”这一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ojunming1975
标签:
陈超传记资料 |
分类: 诗歌现象论 |
《在巨冰倾斜的大地上行走——陈超和他的诗歌时代》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
(霍俊明、见君 编选,2016年5月版,310千字
该书收录了自
标签:
诗刊青春诗会诗选三十年 |
分类: 诗歌现象论 |
标签:
第六届鲁奖诗歌 |
分类: 诗歌现象论 |
标签:
扎加耶夫斯基霍俊明阅读 |
分类: 诗歌现象论 |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标签:
博客更新说明霍俊明文化 |
分类: 诗人论 |
这个博客尽管仍然使用,但因为本人新浪有两个博客,所以日后将主要使用“诗歌的激情火焰”这个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huojunming1975
标签:
尴尬的一代霍俊明70后文化 |
分类: 诗歌现象论 |
国内第一部“70后诗歌”研究专著
《尴尬的一代》出版
国内第一部70后诗歌专著《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一部系统、深入、全面考察中国70后先锋诗歌的断代史,《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综合性地呈现了与70后一代人密切相关的生活史、思想史、灵魂史和诗歌发展史,富有创造性地论述了70后先锋诗歌的命名、成因和深刻艺术思想背景以历史境遇,富有发现性地深入挖掘了一代人的诗歌江湖,一代人的精神档案和诗歌史谱系,全书466页,28万字,由青年评论家霍俊明历时3年完成,除了作者论述外,还收入了“70后诗歌”10年来发展历程中的各种图片、著作文论篇目等大量极具研究价值的史料。
专著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即得到了国内著名学者、诗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洪子
标签:
旅游 |
分类: 诗歌现象论 |
标签:
阿毛散文杂谈 |
分类: 诗人论 |
影像的火车打开一扇扇白日梦的窗口
——读阿毛电影散文集《影像的火车》
□
伴随着沉沉的工业时代的降临,一个影像的时代也不可避免地降临了。而在我看来,电影除了带有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和民族寓言的性质之外,更多地带有艺术、娱乐和消费的性质。而电影则是现代人生存的一个个白日梦想,这些永远都难以实现的梦想在一个个影像中得以接续和完成,尽管这种接续和完成可能不是完美的,甚至更多的时候是悲剧性的。
阿毛的电影散文集《影像的火车》则正如穿越人生莽莽森林的一个影像的火车,而那一个个稍纵即逝却永存内心的记忆却打开了一扇扇白日梦的窗口,那或朦胧、或清晰的片断和影像涵括了每一个人的一生,容纳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喜怒哀乐。所以,阿毛在《影像的火车》中所完成的工作并不是目前流行书市上那些华丽的、庸俗的解读电影文本的招摇和肤浅之作,而恰恰是一个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的多重优异的素质、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读解和阐释方式。这种远离商业化的解读和阐释重新让读者来面对那些被我们奉为经典或还不为大部分观众所熟悉的影片
标签:
陈超诗人文化 |
分类: 诗人论 |
倒扣的船只在身体的黑暗里开裂
——诗人陈超
霍俊明
尽管诗歌界已经在近年来不断注意到陈超的诗歌写作,但我仍然想强调的是是到了深入和全面认识陈超这位独特而重要的先锋诗歌评论家作为一个优秀诗人的时候了。毫无疑问,在
标签:
林莽我的怀念灯盏诗人母爱中国文化 |
分类: 诗人论 |
值得注意的是,林莽在组诗《我的怀念》中其基本的叙述视角是回溯性的,其中出现了大量的乡土背景和往日的氛围,而且带有着同类诗歌中少见的历史情怀和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尤其是在《韧》这首诗中,家族的历史、母亲的故事,那个抗日时期为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