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5 09:21)


金秋硕果,双喜临门,胡辛教授任总编导的24集校园青春剧《聚沙》荣获中国高校影视创作奖。荣获电视奖的全国高校仅这一部。该剧是国内高校第一部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摄制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也是第一部反映研究生生活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已于2007年5月1日—5月6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2008年2月18日—2月23日又在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2008年1月,24集《聚沙》DVD光碟由江西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江西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同时,影视同期书《聚沙》(小说)也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总导演、总编剧、著名作家胡辛教授在拍摄现场

沈佳琪与顾言

秋月儿与张一弛


(胡辛教授和八大主演在一起)


据悉,由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全体师生共同创作的24集电视剧《聚沙》即将在五一黄金周期间(5月1—6日)在中国教育台(CETV-1)播出。
该剧是在总导演、著名作家胡辛教授的亲自带队下,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生为创作主体。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研究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将普通点滴的学习生活与深刻的人生感悟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平淡的校园生活叙述中揭示出当今人性深处的真善美,是本剧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南昌大学北区、南区以及新校区的风景也尽收剧里,仿佛故事就在身边发生,倍感亲切。或许在本剧中能看到你的故事影子,又或许让你
新浪→影音娱乐→电视前沿→
电视剧《聚沙》出炉
研究生自编自导自演
http://ent.sina.com.cn/v/m/2007-04-24/ba1531371.shtml
|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将首播中国首部由该研究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同时也是反映研究生生活的24集电视连续剧《聚沙》。
自编:有“背景”的创作当然不一样
2005年开学不久,中国著名女作家、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胡辛就鼓励该中心2004、2005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自己创作一部反映他们自己生活状态的剧本。该剧创作小组总共20人,分成两个大组,2004级研究生和2005级研究生各为一组,单独进行创作,每
如果,我是那默默无言的参天树,会扯下肢体,为你做一扇护风的门。
或者,我是个无名的邮递员,每天早上,只为看你接信时睡眼发困。
请不要嘲笑我春心萌动的痴情,人生何曾再有过这记忆的稚嫩,也许,我们从未相识,我只是你身旁路过的陌生人,但是看看我,再看我一眼啊,因为我们那永恒的名字------青春。
摘自少年诗人子尤《献给永远的......》
获悉中国第一部由高校学子自编自导自拍自演并独立制作的二十二集电视剧连续剧<聚沙>已于近日完成,很快将与广大观众见面。
这是一部典型的青春偶像剧,光线永远都是那么明亮;人物总是那么青春飞扬;构图总是考究,唯美;情节线索总是简洁,流畅。曲终人散,遵照中国古老戏剧的叙事
2006年8月3日18:16分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栏目将对南昌大学影视艺术中心/胡辛工作室共同摄制完成的电视剧《散沙》进行专题报道。《散沙》是国内第一部以研究生生活为题材的22集电视连续剧,她真实、集中地反映了当代研究生的校园生活、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本剧由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点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制。风格清新、淳朴;表演,本色、自然;是一部值得期待的高水平电
新华网南昌7月21日电(记者 林繁晶)反映研究生生活的22集电视连续剧《散沙》近日在南昌大学封镜。该剧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像、制片全部由南昌大学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和老师担当。
据该剧的策划兼执行人、南昌大学教授胡辛介绍,《散沙》讲述了8名研究生的学习情感生活。之所以把电视剧命名为《散沙》,是希望通过这部电视剧反映出“沙里淘金、聚沙成塔”的道理。
胡辛介绍说,拍摄这部电视剧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影视编导专业的研究生们创作剧本。整部电视剧从开镜到封镜共经历了4个月的时间,参与拍摄的演员没有一个是专业演员,该剧的经费也全部由老师和学生自筹。
目前,《散沙》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预计暑假后与观众见面。
一次大胆尝试
夕阳西下。图书馆旁、小河岸、柳树下,一台摄像机、一群年轻人,时切磋、时表演、时拍摄,偶尔,还会传出忍俊不禁的笑场声。随着导演“三、二、一,开始”的一声响起,8位男生女生,自然亲切、本色清新的表演,就为平静的大学校园抹上了一道新奇的色彩。
这,就是20集校园青春剧《散沙》的拍摄现场,一部由南昌大学胡辛工作室暨影视艺术研究中心策划,由该中心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们自编、自导、自演、自制的电视剧。它是高校影视机构拍摄长篇电视剧的一次大胆尝试,研究生题材也丰富了国产电视剧的内容。
4个月的迎曦起荷月归,7月中旬
由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和胡辛工作室制作的连续剧《聚沙》(原名《散沙》)已经在新浪BLOG安家了,欢迎您“常过来看看”,大家多多交流哦。我们可以一起把这里变成共同的心灵家园,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
我的BLOG地址: http://blog.sina.com.cn/ju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