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兔卧荒山
雨后春笋的诗我读了很多,但像《故乡,你苍老得像我的父亲》这样的诗还是第一次读。因为,笔者在读这组诗时发现传统的赋、比、兴和现代的比喻、比拟、借代、象征等诗歌表现手法,和这组诗歌创作不能很好的结合和深度融合,不能互相佐证和互相支持。这组诗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新探索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大胆实践和尝试:诗人通过“父亲”的10个器官(包括五官在内)写了10首诗。10首诗一个最大公约数、最大共同点就是“同换”新诗歌手法的运用。那什么是“同换”呢?通过对这组诗学习、归纳、抽象最后形成了一个概念:在诗歌创作中,在借喻、夸张、想象的基础上,把两个无关的事物人为找到一种内在逻辑,使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中寻找创作所需要的相同点或者相通点,然后互相转换或者置换以完成意象和意境的营造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个被同换的对象,或者事先设定所要表达的对象可能是客观上某一具体的物像(物形),也可能是主观上某一抽象的思维(思想)。这个相同点或者相通点有时是事物的性质,有时是事物的外形,有时是事物的功能等。这是鄙人从本诗中提取出来的。
同换,这个从诗歌实
文/雨后春笋
这是我选入《北京诗人》年刊的一首诗,在中财论坛,我第一眼就喜欢上它。它让我想起故乡,想起母亲陶罐里的盐,辣子,醋,想起母亲腌的酒枣,蒜台。这熟悉的字眼勾起了我的回忆和思念,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浓厚的兴趣,它牵着我的眼睛和鼻子在纸上行走。
这首诗构思缜密,条理清晰。全诗共分五节,每一节衔接和舒展都很自然,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真正做到了“起,承,转,合”。每一节作者都能用他独特的视觉观察,描绘并赋予新的寓意,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常说写诗要出新,要有新意,这就好比电影,随着影视事业的发达,太多的影片喷涌而出,它长期占据着人们视野,让人视觉疲劳。但如果有一部特别新颖的题材,那些疲倦的眼睛会立刻亮起来,而且票房爆满。我们写诗也一样,要写别人没写过的,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这句话说的非常好。一首诗歌有了翅膀
文/雨后春笋
云馨这组诗赛作品,以故乡为主线展开,笔触顺着记忆的线条勾勒: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老屋、田野、重阳节,母亲的歌谣,次第浮现。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诗歌,寻找遥远的故乡。
第一节:故乡的老屋。这个取材很好,每一个人都有老屋,对老屋情有独钟。诗歌第一句就很吸引人,“爬上屋檐,遥看秋风拂动的透明”,“透明”一词用得非常鲜活,把清晨露珠的动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擂响天空”“大地的言说,斜挂在枝头闪烁”“游戏被藏在鸡窝”“冒尖的童话爬满篱墙”等句子都很形象生动,做迷藏、躲猫猫,这些童年的记忆瞬间闪现脑海。在这里,我要说说呈现,一个成熟的诗人都懂得,我们写诗要多呈现,少议论,一句新颖的描述远比抒情更有说服力。而诗人在最后一节的抒情,笔墨虽少,却恰到好处,“一个结痂的记忆/一段流泪的情怀
/一个故事连成一片见证”“故乡,在远方吟哦/那么多远去的鸟儿回归了/而故乡老屋的巢/却被时间掩埋”,进一步深化并提升主题,令人心疼,产生共鸣。
第二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