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评论杂谈 |
分类: 早报专栏《纸上风云》 |
中美之间的操控与反操控
(2010-01-22)
● 杜平
奥巴马政府已经执政一年,其对华政策与行为可以说是积极与消极互见。其积极之处,在于改变了历届政府上台之初都要颠覆上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做法,从而使两国关系得以安然过渡;其消极之处,在于没有摆脱习惯性思维,对双边重大敏感问题的决策仍然抱残守缺。
在过去一年的国际交往中,奥巴马的谦逊态度令人耳目一新,某些言行也广受好评。但美国毕竟是当今世界的霸主。作为国家利益和国家意志的最高代表者,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目标,还是要维护和行使霸主权力。因此,虽然美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帝国,但其国际行为却受到帝国心态的支配。一旦某国被视为竞争对手,美国就会立即产生本能的警觉,继而千方百计地予以防范或遏制。
主要目标是经贸政策
在美国战略家眼中,中国最有能力挑战其霸主地位,因此防范和牵制中国的意图从未放弃。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对华态度有诸多调
标签:
评论杂谈 |
分类: 早报专栏《纸上风云》 |
谢谢朋友们的关心!最近比较忙,也偷懒了。
东亚共同体”应该缓行
[杜平] (2009-10-30)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倡议,不仅引起了舆论的热烈讨论,而且还在近期举行的几场区域峰会上成为正式议题。在理论上,“东亚共同体”确实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概念,符合经济区域化的潮流,但笔者认为,本区域各国在实际操作层面不应草率附和、盲目追求。
“东亚共同体”的概念来源于欧洲共同体或者欧洲联盟,其内涵自然也要照搬欧盟的经验和做法。以笔者多年的观察和体会,欧盟在总体上是成功的,但缺陷和弊端也很明显,且以后还会不断暴露。鸠山之所以倡议建立“东亚共同体”,一些学界人士表现得也很热衷,显然是因为看到了欧盟的成功之处,而对欧盟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及其隐忧可能未有深刻认识。
时机不成熟,应予以搁置
有人认为鸠山提出这一倡议是出于内政考虑
标签:
评论 |
分类: 早报专栏《纸上风云》 |
(2009-09-18)
● 杜平
世界变化的速度和深度,往往令人难以想象。即便是时代潮流的弄潮儿,也无法把握历史演变的方向。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时候,无论如何都预见不到今日中国之国际角色:它早已不是“世界革命的中心”,而是全球经济的中心之一;它不但没有埋葬“垂死的”资本主义,反而与之“风雨同舟”。
用历史的视角看今天,新中国成立后与外部世界的六十年交往,在根本上就是洗雪国家耻辱、恢复民族自信,从世界舞台的黑暗边缘走向舞台中央的历程。
从19世纪中叶直到20世纪前五十年,在这百年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列强手中任意摆布的玩偶和任其宰割的猎物。中国人开始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是在1949年国家权力重归一统之后。虽然在此后很长时间里积贫积弱、内乱不止,但国家意志的重归一体、民族意识的重新凝聚,使得中国在极不友善、乃至充满敌意的世界上,得以站稳脚跟,继而使所有新老强国再也不敢轻蔑待之。
标签:
杂谈 |
标签:
评论 |
分类: 早报专栏《纸上风云》 |
[杜平] (2009-08-01)
当前美国的军事霸权依然牢固,没有任何国家真正敢于冒险挑战之。但看经济霸权,其地位已出现明显的松动,主要标志是美国再也不能以帝国的心态和方式来控制全球经济秩序。
过去50多年,美国一直通过操纵资本主义经济机制,来规范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秩序,使这些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方向保持可预见性,目的是要使美国资本在熟悉和透明的环境里安全运作,最大程度地谋取利润。
两个轨道上的星球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逐渐勃兴,美国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操控不再得心应手。中国成为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后,双边贸易纠纷日益增多,进出口不平衡持续加剧,美国试图采用针对其他国家的胁迫手段予以扭转,但却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自布什政府至今,华盛顿方面一直软硬兼施、多管齐下,但就是拿不出足以迫使中国做出重大让步的对策。
标签:
评论 |
分类: 早报专栏《纸上风云》 |
中国媒体以何为大、以何为强?
[杜平] (2009-07-10)
从南至北在中国旅行,接触的多是新闻界同行,一边享受着他们对我供职的《联合早报》的兴趣,一边感受着中国媒体人的理想、追求和执着,当然还有牢骚、苦闷和彷徨。如同整个社会,中国传媒业也在转型,目标宏大而清晰,令人为之兴奋;但其过程似乎充满不确定性,让人对其前景抱持疑虑。
至少从年初以来,北京的中央级媒体和省市地方媒体就开始了新一轮改革潮,各显神通地出台了改革方案和措施,微观上推陈出新,宏观上求大求强。这既是要应对西方媒体的言论渗透和竞争,也是要应对国内网络媒体咄咄逼人的蚕食攻势。但在此全局性目标下,所有媒体首先关注的还是自我生存或扩张,因而彼此之间又形成了直接竞争的态势。这种气氛给从业者带来的压力,可以从言谈中轻易感受到。
政治需求和市场利益兼顾
以电视为例,中国普通住家可收看全国各省市的数十个卫星电视频道,每个频道都在
标签:
评论 |
分类: 早报专栏《纸上风云》 |
高高在上的“民主”和“科学”
(2009-05-07)
● 杜平
五四运动已经90周年,当年提出的“民主”、“科学”等口号再次响起。自从中国现代史由此开启以来,新旧时代更迭,世事沧海桑田,“德先生”、“赛先生”依然鲜活,但依然是若即若离、似近却远。历史和现实就是如此地相互映照和呼应,难以区隔,无法割断。
“五四”时期,振臂高呼“民主”和“科学”者,是一批以救国为己任的人们,博古而通今,纯粹而无私,偏激却可敬,浑身热血沸腾。而90年后之今日,高喊这些口号者中,虽然不乏有识有德、情操高尚之士,但究竟还有多少人是发自肺腑、情不自禁,并且脚踏实地、从自我修身做起?笔者不敢妄言。只是仿佛觉得,在世风混浊、轻飘浮躁的新时代背景之下,“五四”先驱者们的那份真诚、纯粹与执著并不多见。
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隔膜
当代中国社会无疑比过去更为复杂,所以更需要民主和科学的精神。除了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权贵阶层之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尤其需要用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来启智化愚、充实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追求平等和公正。但是,从目前的情形看,不同阶层的人群都在埋头追求自己的理
标签:
评论 |
分类: 早报专栏《纸上风云》 |
世界新秩序从伦敦峰会开始
(2009-04-03)
● 杜平
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最早实行者之一,但伦敦街头连日来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浪潮,不禁令人产生“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感觉。美国也自称是自由经济原则最坚定的维护者,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可是几天之前,奥巴马政府竟然施加强大压力,导致通用汽车公司主席兼总裁被迫下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这个世界好像变得越来越奇怪。
不只是美英两国从长期坚守的重要原则上退缩,而且整个世界的政治版图更在发生深刻的裂变和漂移。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是“对手”,谁是“伙伴”?这些概念的内涵原本似乎都是黑白分明,或者可以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尔,但现在却变得模糊不清,并正在模糊中发生质变和转换。
美国不再是原来的美国
例如在二战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以美国为核心的七国集团,不仅主宰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事务,而且还在世界政治与安全问题上表现得铁板一块。可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个集团却不堪一击,仅仅几个月的功夫就使其名存实亡,而其分崩离析之日已不再遥远。而在这所谓的“七大工业国”之内,意大利和加拿大已经没有了声音;日本还在孤独
标签:
评论 |
分类: 早报专栏《纸上风云》 |
(2009-03-13)
● 杜平
美国第三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说,美国“不会专门到国外去寻找猛兽来摧毁,她是自由与独立的美好祝福者”。可是,自从19世纪末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庞大的新兴帝国之后,华盛顿的历任执政者都未听取这位建国先驱的忠告。相反,在很多时候,美国好像都在海外寻找对手或者制造敌人。
以亚当斯提出的外交理想来衡量,美国“无瑕号”军舰不远万里前往海南岛附近海域,据说是测探中国海军的动向,可以说也是“寻找猛兽”的行动。“无瑕号”当时所在的位置虽非中国领海,但却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其行为状态不是无害通行(innocent passage),而是海上作业。无论美国在主观上是否把中国当敌人来监视,但从中国的角度看,必定会产生“来者不善”的感觉。就像人际关系,假若自己被别人上下打量,而且是近距离盯视,虽然没有构成有形的伤害,但心理上必定会有被冒犯、被威胁的感觉。
奇怪的是,事情发生之后,美国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抢先声张此事,指责中国船只滋扰“无瑕号”,结果把事情闹大,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