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稀里糊涂的,错过了。这次习近平说一带一路不由得一阵乱想,好像陈胜吴广大喊大楚兴陈胜王。
这是时代的暗语。
闲着也是闲着,这一段时间,去了越南北部,马来半岛,然后去了印尼的爪哇岛的雅加达和日惹,然后又去了一趟马来半岛,特别去了槟城。
由于长时间看新闻联播,看见许多事情就颇惊奇,发现中国之外,大家都崛起了,有些早就崛起过了。
之前还去过越南南部。一直以为越南南部发达,有法国遗风,这次去了越南北部才知道,北部也不错了,经济发展热火朝天。河内的发展是挺不错的。去了朋友居住的TIME CITY,地下室有个MALL,很大,超市也是大润发的模样,很多食品价格超便宜,比如说这几天被爆的越南酸奶,才买一块多人民币。
这么便宜的越南酸奶冲进中国市场,老板能不跟你拼命么?
还有服装,便宜啊!made in vietnam的国际品牌,价格比中国大约是二分之一或者更低。
上面说的TIME CITY房价也便宜,人民币一万多这样。越南是去年下半年开放外国人买房,原先更便宜,是7000多吧。
然后
【语言】去缅甸之前,专门下载了缅语学习的视频。我想象如果能在昂山市场用缅语和当地人砍价那将是一件愉快且风光的事情。
缅甸语教学视频,其表现和中国三级城市的电视节目的表现差不多,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照本宣科目无表情。但是也有例外,就是miss burmese的教学视频。眉飞色舞骚气外露。
教语言就应该这样嘛。
miss burmese应该是旅居欧美的缅甸人吧。她说其实在缅甸会英语就够了,学缅语只是为了显得礼貌一点,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示。
缅甸语,和英语还真像是亲戚。比如汽车站就念bus car gate。另外一些字,也和汉语有类似的发音,具体不太记得了。
英语在这里是畅通的,至少在仰光是畅通的。会几句汉语的人也有,很容易碰到华侨。
【银行】街头有很多ATM机器,大金塔也有ATM机,不过没有用来取过钱。
美元现钞要就干净整齐,否则拒收。还有某些号段的美元,也拒收。
银行取钱的人,都是用塑料袋来装钱,就像我们提着一把蔬菜,大喇喇地招摇过市,真为他们捉鸡。
一打听,缅甸没有小偷强盗。
关于缅甸没有小偷强盗,至少仰光没有小偷强盗这个事情,根据粗浅的观察,大约是真没
现在有力量写第二篇,关于缅甸的住。
仰光最高楼,是20层的SAKURA TOWER——樱花塔。樱花塔的业主一定是日本人吧?在缅甸南部,应该叫low burma的部分,到处是日本人的影子,大量的休闲观光酒店是日本风格,业主大约也是日本人,在旅游景点,也有许多日本旅游者,大约是当年老兵,他们神采奕奕地走着游着,走不动了,就让人背上去。
日本的年轻人也来,之前才有一个日本女游客被当地人强奸的报道。
关于日本入侵这件事,看看《缅甸竖琴》也许会增加一个考量的角度,毕竟光看小兵张嘎是不够的。
顺便说下安倍的到访,当地报纸发布了他的收获清单,应该说是具体而且富有成效。具体到银行系统包括股市系统的规
“我在缅甸呆了几年,他们那里的水牢就设在路边,下雨的时候给犯人一个水瓢,让他自己舀水。”
缅甸是一个经常听到的词汇,不过呢,无论官方的消息,或者坊间的议论,都是瞎子摸象,连毛都没有摸到。
在中国看缅甸,我们只会看到战乱,赌石,毒品。当然也隐约听到关于昂山素季,关于新闻解禁,但好消息在这个国家都是被恶毒的注解,让人更加担心恐惧。
在微博上看到@覃里雯 的帖子,说到缅甸做了田野调查。这是关于缅甸的第一个正能量吧。
然后看了台湾的电视,对缅甸这两年的变化有非常夸张的描述,说,这里是黄金国。
【关于交通】
从南宁飞仰光,时间是两个半小时。往返机票含税两千
标签:
杂谈 |
今天是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
1945年的今天,到处广播天皇的终战诏书。我很难想象满洲国的气氛,是人民欢欣鼓舞,又或者哭声一片?
真正听过或者看过《终战诏书》的国人,一定不多吧!我们听到的历史,说815当成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投降和无条件是关键词。
诏书能这么说吗?不能呀。诏书是说天下大乱好久了,我们的国民太受苦了,米英支苏四国你们的公告挺好了,我接受了,以后大家好好建设国家吧。
【1943年1月—1945年8月,在齐齐哈尔市铁路机务段学徒工匠(乔国章)】
日本投降之前的这段时间,大约是两年半,我爸爸在机务段做学徒,大约就是修火车吧。
小时候看地图,发现东北铁路非常多,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网一般。日本帝国主义来我国东北掠夺
标签:
杂谈 |
我爷爷拖家带口来到齐齐哈尔,没过几年,奶奶就不在了。什么时候不在的?怎么不在的?没人问,也没人说。
事情发生的时间点,应该与九一八事件接近重叠。
在世道最乱的时候,我爷爷独自拉扯两个孩子,管吃管穿管上学管拉屎放屁,对于一个男人,一个漂泊在外的个体户,敢不敢再难一点!
九一八发生在1931年,在那个夏天的半夜,关东军突然动手,占了大北营,拿下沈阳城,随后北上占领了齐齐哈尔。
那个枪声乱响的夜晚,我爸爸五岁。
五岁的孩子问他爸爸,外面在干吗呢?我爷爷呼呼拉着风箱,一言不发,熔炉里的火一明一暗。
我爷爷是个铜匠。一个流浪在外的铜匠,一个沉默的铜匠,呼呼拉着风箱。
九一八之前,齐齐哈尔有12215户住家,工商户1864
标签:
杂谈 |
这张照片大约拍摄时间是1929年,也许是冬天吧。地点是在“老税局子胡同容久照像馆”。
(在百度上看到,老税局子胡同是在辽源。辽源在长春之南,还说这个照像馆在清末就有。辽源这个地方早先是皇家“盛京围场”,康熙皇帝曾钦敕“皇家鹿苑”,到1902年弛禁后设立县制。)
我爷爷奶奶照这张照片,其目的毫无疑问是向家里报平安,新衣新裤,正襟危坐。
1929年发生的大事,大约是孙中山奉安大典,张学良易帜,中东路事件。说远点,还有世界经济大崩盘。
以上大事究竟代表什么意思我并不清楚,只希望有一天在电影以及任何的描述中听到有关概念时,你很容易联想到,那一年,我爷爷奶奶,从扬州来到东北,在长春以南的辽源县,一家人端坐着,照了一张相。
这样描述
标签:
杂谈 |
ICU
ICU是重症监护室。
上个月24日之前,一共有20天,我每天下午5点多,都到人医14楼ICU探访。
ICU病房的意义,对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危重病人来说,本来应该是战胜死神的最后战场。
如果你相信医院是救人的地方,同时又相信医院确实能够救人的话。那上述的说法无疑是正确的。
但问题是,医院并不能简单地被认为说是一个救人的地方,医院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无非是一个赚钱的地方。
当然,赚钱没有错。医生多赚点,也是应该的。
医院能够救人吗?这个问题也复杂。
古代就有治得了病,治不了命的说法。还说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电影里或者新闻里,领导经常会挥手说: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
在ICU,病人的家属,通常也会说:请尽力抢救!
这样本来理直气壮的话,等你多进几次ICU,就会发现:怎么这么幼稚呢!
ICU对于所谓道德伦理,完全是一次颠覆。
下午五点的ICU门口,完全是一个熙熙攘攘的闹市。
众多的家属在门口换衣服,等着进去探视。
有状况的病人家属,以及新进病房的病人家属,围着医生讨论病情。
热闹非凡。
家属的心情格外的急
标签:
杂谈 |
在微薄遇见@iPhone沃柳州,又在医院遇见一个老校友,妙。
老校友是成点第一届学生,80年代初到柳州开关厂工作,现退休了,因为腰椎疾病入院。
他摆起龙门阵停不住,有些趣事记录一下。
成电刚开张,苏联人送了两辆汽车还有50辆摩托车给学生玩,蛮轰动的。
我们的老校长刘盛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说当年尼克松访华,就邀请了他和陈景润到米国讲学。
说刘盛刚当年以一个苏联人的名字,发表了一篇论文,被米国人关注。派了人到苏联找,没找到这个人,才发现说这个人是刘盛刚。
还说50年代成电的第一人校长是张国涛手下,张国涛是个倒霉蛋,但手下的人辈分还是很高的,所以凡有美国归来的顶尖人才,大多被他挖角到成电任教。
校友来柳30多年,乡音无改,鬓毛小衰。爱成电溢于言表让人颇多感慨。
标签:
杂谈 |
昨天医院发了病危通知。原因是老人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之后,只要是喂食,就咳嗽,连水都无法喂。
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卧床。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感染,我问了几个人,今天下午问到第四人医于院长,才最终了解其中缘由。
昨天中午医生说,要签授权,好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ICU。
进ICU的第一件事,大约就是切开气管做吸痰和输氧动作。
而且每天的费用大约是3000到10000。
到了晚上,血氧回复到80,90。
没事了。
到了今天早晨,医生同意可以继续喂食。
开始吃了几口。
基本上是一种想睡觉的状态。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他突然大声讲话。
住院之后讲话都不清楚。
但这次我听懂了。
他说:我很幸福。
我一直琢磨,倾向于相信说,老年痴呆是一种豁达的生存方式。
我一直怀疑,老人知道一些事情,但不想说,不想管,于是进入一种耳根清净的状态。
原先在家里的保姆说:老人半夜起床,对着遗像说话,说你留下我一个人不管。
这样的说法让我有点吃惊。
因为老人一直以来的表现,是基本不记得自己的老伴。
说到这里,我想再说说关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