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的觉醒——访旅美著名艺术家毕冠良先生】RAT时代 主编 Lucy
Lucy :毕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主要是以山水画创作为主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最近发现您的创作方向似乎有所变化,能说一说这种变化的初衷吗?
毕:谢谢Art 时代对我的关注。如果单从表现形式上看,确实是做了一些调整,原来主要是以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为主,现在主要是以油画、丙烯等综合材料并偏于抽象创作为主。但我想说明的是这不是刻意的改变,因为当你的知识积累和审美取向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作为艺术家自然而然的会通过他的艺术行为表现出来,我把这个转变称为灵性的觉醒。其实我20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用油漆创作一些抽象的作品,当时有幸和著名篆刻家骆芃芃老师相识,她还拿着我的作品让中央美院的老师看过,美院的老师说国外有人这么搞。虽然后来我从事山水画创作放弃了对抽象艺术的探索,但似乎从那时起就埋下了一颗种子,近几年来我对当代艺术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特别是对艺术大师赵无极的研究,我发现他的那些抽象作品并不是绝对的抽象,他是用西方的绘画材料和观念来讲述中华文化的故事,我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范宽、米芾、甲骨文……,他的许多作品一眼望去简直就是传统山水画的再现,所以又激起了我从事抽象创作的冲动,甚至感觉我画了这么多年的山水画都是为现在的抽象创作打基础。
lucy :您最初是抱着怎样的一种心态走上艺术之路的?
毕:每一个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都会经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我也没有例外。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喜欢鼓捣写写画画的事情,特别是五岁的时候我母亲因病去世后,书画就成了我在感情上的精神寄托。其实起初并不懂得什么是艺术,只是看到人家弄什么自己也就鼓捣什么,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都属于自证自悟的状态,后来有幸到中国画研究院进修得到著名艺术家刘牧、梁占岩、邢少臣诸位先生的教诲,特别是拜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杜大恺和中国国家画院前院长龙瑞两位先生门下后,无论是自己对艺术在本质上的认识和创作技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两位先生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都直接影响了我,使我走上了一条真正的艺术之路。
lucy :您作为一个艺术家,是怎样看待艺术家这个群体的?
毕:我觉得艺术家这个群体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但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就是从骨子里酷爱艺术,似乎就是为艺术而生的,能够从事艺术创作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其它,陈丹青说的很有道理,“艺术家是天生的,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还有一部分是以艺术的名义,他们快乐的源泉不是来源于艺术创作本身而是另有其源,比如能不能挣到钱或是通过艺术能不能谋得某种职位或权利。前者很享受创作的过程,总是力图用作品说话,而后者却不尽然。我自认为自己属于前者。
lucy :您现在对您的艺术创作都有什么具体的规划或是将来希望达到什么样的预期?
毕:哈哈,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什么事都没有规划,更谈不上什么预期。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人生,我都非常赞同跟着自己真实感觉走的观点,有了感觉做起事来就不累,否则总是有点被强迫的概念在里面,就好像以前拼命的参加全国美展,现在看来那些其实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游戏规则都是别人来定的,你要想参加就必须按照人家划好的道道走,为什么后来好多艺术家拒绝参加这类展览,我想这其中的问题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我之所以强调真实感觉,是因为艺术创作不能昧着良心说谎话,如果艺术家都是装模做样的说言不由衷的话,也就失去了艺术创作的真正意义。但这并不是说我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方向,赵无极先生用西方材料和表现语言完美结合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认为自己所积累的对中国山水画的系统认识和创作实践经验,完全可以作为我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方向的基础。英国的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曾预言说“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作为一个有着中华文化基因的艺术家来说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实际上也有许多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林风眠、吴大羽、吴冠中……等前辈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我认为真正的用西方绘画材料和表现语言来阐释中华文化并成功的人只有赵无极。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个方向上有所坚持,其实艺术创作不用象国家经济那样有什么预期,作为一个艺术家只要能够正常的在这条路上走着就是一种幸福,收获不仅仅是在终点,更多的收获应该是在路上。
(完)
毕冠良丙烯作品欣赏
毕冠良入展2019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作品
毕冠良作品被中国画学会收藏
雅昌艺术网> 新闻>
https://m-news.artron.net/20191211/n1066880.html?from=timeline
【旅美艺术家毕冠良山水画作品被美国最古老税收支持图书馆收藏并长期陈列展示】
近日著名艺术家毕冠良山水画作品被美国阿德里安斯(adriance)纪念图书馆收藏并被该图书馆长期陈列展示。
2019年7月1日至8月31日毕冠良被邀请在纽约州marywojtecki圆形画廊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个人山水画作品展览,受到当地艺术家和观者的一致好评,两本留言簿都被写得满满的,其中充满了对毕冠良先生的溢美之词和对中国山水画的赞誉。
这次收藏并长期展示毕冠良作品的阿德里安斯(adriance)纪念图书馆是属于政府的公立图书馆,该馆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税收支持图书馆,也是纽约州第三古老的图书馆,据悉这是该馆及其所属的marywojtecki圆形画廊第一次举办中国山水画的个人展览,也是第一次在该馆收藏并决定长期展示中国画作品。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http://mp.weixin.qq.com/s/h9sBQFVVmKYOZJkB9VSRUw
标签:
杂谈 |
【翰堂心语】由于夫人曾是慧聪股改班首席讲师的缘故,使我有机会和慧聪的郭凡生先生接触,郭总曾说“企业家和艺术家都是天造的英才”,起初觉得郭总讲得很有道理,但仔细思考后还是感觉有本质的区别。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商人更注重利益结果,而艺术家更注重创作过程,就像一幅绘画作品一样,其实画家创作之初不会去考虑这张画能不能卖出去或能卖多少钱,真正的快乐是融汇和衍生到整个创作过程中的那种感觉,是那种痛并快乐着的享受,他们即使知道自己的作品卖不出去也还是要创作的,这就是一种艺术状态。但如果哪个商家知道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还要去生产 似乎就有点说不通了。我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模式,也不考虑什么成功与失败的,本来人也活不了多长时间,对大部分人而言成功和失败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我不太理解那些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所谓成功人士所谈论的成功之道到底是什么东西,每个人的综合条件都不相同,即使是双胞胎有着相同的父母共同的基因受了相同的教育也同样会有不同的人生结果,更何况没有一点关联性的生命个体之间呢!如果非要用成功这个词去形容的话,我认为每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种生活模式那就是最好的成功,许多事情只要做了就是成功,不做就会留有遗憾。每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都是最快乐的,其实对我们这些并没有什么狂妄的野心和崇高欲望的生命个体而言,只要认准了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坚持做下去就行啦,我相信如果一个人一门心思的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最终的结果是坏不到哪里去的!让成功与失败这两个可恶的概念见鬼去吧,从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