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音乐 |
昨晚我听到了一个故事。
今天我想起了一首歌。
当你又泪如雨下
就变成七月的模样
分类: 最近 |
很久不登博客,随手敲敲鼠标,忽然就成元老博主了。
元老元老,原来已老。
打了三个“元”,忽然觉得这个字总给我一种谢顶秃头的错觉。
说到元老,想起前两天听同学说起,一个本科同届毕业的女生在某即将上市的网络公司里的工号是三十几。
话题回到学校。
作为继承了一个嗜好将鼻屎抹在墙上的怪博士床位的新生,忍住恶心粘好墙纸之后,发现鼻屎哥的书架侧面赫然贴着学校的四字大名。于是我开始琢磨认同感的问题——准确的说我开始想象一个数天不洗澡鼻腔永远不通但双目从酒瓶底般的眼镜后透出睿智光华的猥琐男博士一边用粗壮的食指强奸自己的鼻孔一边瓮声瓮气地说我们北大老牛逼了然后施展弹指神通将秽物凌空黏在雪白的墙壁上如果觉得太过大坨还要用一阳指抹抹平——你将怎样如为你的肉体与原本和你毫无关系、说不定只是父母长辈翻翻字典或者一个brainstorm想出来的几个字符建立起紧密的牢不可破的逻辑联系那样,将自己划入某个组织的归属?
于是想起之前与朋友聊起的一桩趣事。朋友在北大读硕士,第一年在深圳的分校,某堂课上教授谈起了校本部的“西门烤翅”,激
标签:
博客七周年 |
标签:
转载 |
标签:
杂谈 |
乐观主义者会说,孟京辉的风格越来越稳定。
悲观主义者则认为他已无法再超越自己。
从改编的路数来看,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差别不大,只不过插科打诨的都是众人角色,男女主角稍显呆板,而且是越来越呆板。如此一来,虽有突出人物的作用,但不免增添了太大的脱节感,不如《无政府》那么浑然一体。
结尾的力度大为缺乏,不知是可以为之还是编不下去。
看到80%处我对媳妇儿说,就这种本儿,我也能写。她点头。之后再三自我审视,仍觉得并不是自我夸耀。
语言感觉的把握上,不见得比裴逸飞强太多,很多地方甚至不如张翔老练浑圆,有诸多刻意之笔。
去年新演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我给90分。郭涛版《恋爱的犀牛》88。《柔软》80分。《罗密欧与朱丽叶》只能打72.5。
标签:
博客五周年 |
标签:
转载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文化 |
我不爱你,会有别人爱你;我不伤害你,会有别人伤害你。
乐队即演员,多才多艺的表演团队。张玮玮的音乐很好,可他怎么唱,总听着像李伯伯。
总的感觉,孟京辉对这场戏的态度不够认真,或许,是想炫耀自己调动观众情绪的手腕。
一切都很孟京辉,无论是独白,对白,肢体,舞美。
幻想家橘子的爱情,杀手橘子的爱情,橘子姐妹的爱情,这么解释牵强了些。又或者像小艾陛下所言,每段爱情都是你我他三个橘子。而为什么是橘子,不得而知。或许他想说,橘子要剥皮,要掰瓣,要吐核,才能吃得愉悦吃得真切,恋爱的人也是这样;又或许,他只是开了个玩笑,涮我们一下。而不管怎样,新浪网的剧情简介,实在不靠谱,如果这资料是孟京辉给的,说明他的确打定主意涮大家一票。
音乐剧不是话剧,那些看不懂的,或觉得极差的,多半是将精力过多地投向了舞台表演,在我看来,音乐才是主线,而那些演员,只不过是像话剧里的配乐一样的音乐剧里的“配戏”罢了。
他是明智的,声名已在了,随便扔出个文本,如何解读,他都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