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❶
这两三年来有个词特别热——“共享经济”,其本意是指把自己暂时用不到的物品(或资源)拿出来,透过某个第三方平台发布出去,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使用者(或者享受服务的人)支付一定报酬,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这对于所有者和使用者来讲都是双赢的,物品的所有者不用担心资源闲置,而使用者也无需花更多成本获得物品所有权,我只需要为某一次或某几次的使用付费,优步(Uber)、爱彼迎(Airbnb)包括早期的滴滴都是基于这样的商业逻辑进入我们视野的。
其实,这个词也不算有多新,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
标签:
杂谈 |
文|@培训师梁辉
故事一
清代才子袁枚去南方赴任之前拜访自己老师,老师问:此次去南方赴任,为官一方,你都做了什么准备啊?
袁枚说:学生准备了一百顶高帽……
老师色变:这样不好吧,有违圣人之道……
袁枚:初次到任,为搞好各级官员关系,不得已而为之啊,现在谁不喜欢听点好话呢,像老师这么正直的人并不多啊,老师捻须微笑。
出门后,袁枚对身边的随从说:只剩九十九顶了。
故事二
说到拍马,我的老乡明朝才子解缙(解缙,江西吉水人,明朝进士,永乐年间,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也是个中高手,朱元璋有一次约解缙一起钓鱼,不知道是撞了什么邪,大半天,太祖一条鱼都没钓上来,解缙却钓上来了好几条。
太祖内心受到一千点暴击伤害,面子上架不住,怒火中烧,眼看就要爆发,解缙察言观色,见圣上龙颜不悦,赶紧吟出一首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太祖听罢,龙颜大悦。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马屁人人都爱,不要以为你多特殊。拍
标签:
杂谈 |
文|@培训师梁辉
❶
3月23日晚,国足1:0打败韩国,终结之前保持了多年的恐韩症,举国欢庆,各种溢美之词,浑然让我们忘了,这是一支被骂了很多年的球队。
自己国家的球队赢球了,怎么高兴都不为过,小伙子们场上的表现也对得起球迷的赞誉,但有些言行总让人像吃到苍蝇般恶心,看到后大大地冲淡了胜利带来的喜悦。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号召球迷去客队下榻酒店半夜放鞭炮骚扰的,真不愧是大裤衩出来的,出的招总是奔下三路招呼。
如果是对手有人号召使这样的阴招用在我们球队身上,一定会被我们万千网友骂出翔。
❷
小时候看武侠小说,每每有江湖中人相约决战,总有实力稍逊的一方使用下流的盘外招,比如,掳走别人妻女威胁、在对方饮食中下毒(最宅心仁厚也是泻药)、或者想方设法让对方在决战前夕疲于奔命无法休息等等,让对方发挥不出真实水准从而输
标签:
杂谈 |
文|@培训师梁辉
这段时间,“阶层”好像成了一个热词。各种热议,众多解读。
源起大概是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其中虚构了一个未来场景,说大概在22世纪,空间分为三层,不同的人占据不同的空间,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大致上网看了一下,小说的核心无外乎就是对现实社会阶层分化的隐喻;
然后罗振宇在他的自媒体节目当中,《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这一期谈到未来的教育会分层级云云,引来众多网友热议,罗胖随即被骂出翔;
还有一篇100000 的公众号文章《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各种讨论。
以上种种,说明“阶层”这个词戳中了我们劳苦大众敏感脆弱不安的神经。
阶层固化、寒门难出贵子……这些事实,让人沮丧,心生悲凉。
喂,骚年,醒醒,阶层不是一直都在吗?你怎么现在才开始悲凉?
奴隶社会,如果不幸出生为奴隶,那么我们这条小命跟猪狗就没什么区别了。哦,扯远了?那近一点,封建社会,也有“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民间也有三教九流的通俗说法,壁垒分明,难以逾越。还
标签:
杂谈 |
近两年,去一些企业讲课,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叹日子不好过,很多老板都在讲企业转型艰难,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夕阳行业,在互联网时代节节败退,被电商冲击得溃不成军,在时代面前被打得落花流水。
在我看来,其实目前的中国市场上没有什么夕阳行业和朝阳行业,新的技术和新的消费产生的时候,你是否有办法跟得上这些变化?能够跟上的就是新商业,跟不上的就是旧商业,所以哀叹我们的日子不好过,并不能让我们的日子变得好过起来,只有努力学习新的技术,学习新的方法,迎接这个时代的变化,才能够避免被颠覆,被淘汰的命运。
就像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铁匠在啤酒中洒下眼泪,悲叹自己没有办法在铁路时代卖马掌,但是这并不会使他们的马掌更受欢迎,那些学习变成机械师的铁匠才会保住自己的饭碗!”
在时代的面前,即使是大公司也往往无能为力,没有人敢在这个时代说我的产品是万能的,我的模式是万能的,我的公司是不会破产的,在时代的面前,基业长青的公司往往都是那些勇于学习并且勇于突破的公司,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不能够试着学习和接受环境的变化,等待他的终将是淘汰。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狄
标签:
杂谈 |
时代在变,所以客户在变、需求在变、产品在变、广告在变......一切都在变,在这种变化之下,传统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传统的营销人员应该如何应对?接下来,我们也来谈谈在新商业时代企业应有的相关思考:
一、粉丝经济
在机场去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动力,驱使这些人去追逐另外一个人?想通了之后发现傻X的是我,我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些人追逐鹿晗的动力呢?对于鹿晗来讲,他只要有这些粉丝就够了,就比我成功得多得多,我有什么理由鄙视和看不起他的粉丝呢?
这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时代,有粉丝就能够创造价值。
小米有米粉,苹果有果粉,罗辑思维有罗粉,罗永浩有锤子粉......我呢?如果我有梁粉多好(大笑😂)。
这是一个粉丝驱动的时代,如果你的产品和你的人格魅力无法吸引到粉丝,你还是停留在工业时代的做法,粉丝是品牌最好的传播工具。粉丝代表对你的产品和价值观的极度认可,本人算是半个果粉,苹果出的东西我基本只要有需要都会去买。
苹果“教父”乔布斯,是粉丝经济的集大成者。已经被神话的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粉丝,每一次新品发布
标签:
杂谈 |
文/@培训师梁辉
一个团队有大有小,可能是两个人、三四个人甚至几十上百人,当你成为团队主管,你如何带领团队成员披荆斩棘,达成公司或组织下达的任务?团队,是“个人”的组合,而不同人的三观、性格、行为处事风格截然不同,如何去调动,去协调,相信这是任何层级的管理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当好团队主管并不容易,企业的成败可以说与你息息相关,你是一个合格的主管吗?还是说你认为自己已经是个优秀的主管?那怎样从优秀变得更为卓越?本人提出几个粗浅的看法,贻笑大方之处望各位管理大家不吝赐教!
一、控制与氛围
优秀主管:重在控制,将事情控制得宜,确保每项任务顺利完成。
卓越主管:从企业经营的角度,长远来看,效率也许并非是最重要的元素,卓越的团队主管会营造一种氛围,让员工有更为宽广的思考角度,并协调资源,赋予员工时间与相关技能,让他们能够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完成待办事项。
二、创意与整合
优秀主管:不压制下属,能欢迎任何有创意的想法。
卓越主管:不仅欢迎有创意的想法,并知道如何将创意与日程工作、生活整合,使创意进一步能催化出生产
标签:
杂谈 |
文/@培训师梁辉
小时候,身体及其糟糕,隔三差五要往医院报到,鉴于身体硬件的不佳,所以,当时小朋友们常规的一些项目诸如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之类的概不能参与,至今引以为憾。
在缠绵病榻的无聊时候,在游走于家里与医院的之间的空歇,看书逐渐成了我解闷的方式,从开始带图画的小人书,到后来大本的《薛仁贵征东》《说岳全传》等杂书。当其他小朋友在外面呼朋引类尽情挥洒童年快乐的时候,我也在想象的空间中随着书中主人公纵横四海遍游四方;当其他小朋友在为成功掏到一窝小鸟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我却常为岳元帅遭遇风波亭愤慨不已。
那时,书籍的来源很成问题,新华书店天价般的新书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我们,自然如传说般遥远,所幸我还有哥哥姐姐,他们稍长于我,常常不知从哪里捣腾到一些书回家,于是争抢着看书或者三个脑袋挤在一起看书的影像便成了童年时非常开心的记忆,愤愤不平的是,面对书,他们并不因为我的体弱而对我诸多谦让。读到武松景阳冈打虎的章节,犹记得和姐姐在外婆家的阁楼上兀自扮演起来,就着咸菜,喝着水,口里却说:“小二,切2斤牛肉,来一壶好酒......”,顿时武松般的酣畅淋漓起来。
到初中以及高中
只要不是第一天干销售的人大概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可以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或者通俗点说叫好处)”。但如果你继续问到什么是价值呢?或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基本上就语焉不详了。
我在培训课上经常问学员,你们认为价值跟什么有关系?大部分朋友会下意识地答到“价格”,你看,我们销售人员总是对价格特别敏感,所以这种认知之下,在销售过程中,只要碰到对方稍作诘难,可以的话,我们销售人员马上会祭出保命法宝“我们这个价格还有的商量……”,实际上来讲,当你把价格当作销售中最重要的困扰时,你就别怪对方总在价格上跟你斤斤计较,因为是你把对方关注焦点引到这个部分的。
那我们怎么来理解价值这呢?简单讲,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述:价值=利益-成本。
很多销售人员面对客户,不去想如何来增加对方利益,而是一味在价格(他所理解的成本)角度下功夫,这样,对方当然觉得你的产品或服务没有价值上的优势。
销售人员如何创造价值,与竞争对手进
曾经有段时间每当我看到媒体上披露诸如那些恶性案件,食品安全,官员腐败等等关于社会黑暗面之类的新闻,心中总是腹诽不已,认为这种舆论导向有问题,不利于鼓舞人心,创建和谐社会,当时的我认为媒体应该多报道一些伟光正的新闻,多宣扬那些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甘洒热血献春秋的高大全英雄事迹。(看,我曾经是个多么单纯的人啊,话又说回来,任你再牛B的存在,也难免有段傻B的过往,何况我等凡夫?)
等到年岁渐长,终于发现,那些黑暗面不报道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把头埋在沙子里说外面的世界好安全,那是鸵鸟的做法。在一个畸形的社会环境中,当法律出于种种原因已经无法制约而舆论又不监督的情况下,试想,那些人会穷凶极恶到什么地步?
同时,再看看伟光正指导思想下宣传的那些个英雄人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什么的就不说了,我们先来看看类似的这样一些报道:老婆生孩子不去医院,留在厂里拧螺丝钉;爹妈死了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