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文化 |
最近几天的网络可谓是热闹非凡,先是香港的某些少数“巨婴”喊出,让英国“爸爸”赶快来继续殖民香港,立即派轮船飞机把香港“烧杀砸抢”的暴徒接到英国定居,以避免遭受迫害,如此可怜兮兮,英国“爸爸”会接受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脑残”庶子吗?你们到英国保不准不久旧病复发,动不动上街重操起了“烧杀抢掠”的旧业,让英国“爸爸”情何以堪?让英国民众何以埋单?况且英国自身被“脱欧”、“疫情”像魔鬼一样缠住,首相还刚刚从重病隔离区出来不久,数以万计的人正在死去,接你们去英国简直是痴人做梦,虽然不能派舰机来接你们,还可以给你们一点点心灵的慰藉,让凡是持英国护照的“巨婴”们给以英国难民身份,免签待遇,许多港民直斥“汉奸”,更有媒体直呼:“快点滚,滚远不送”!
五月大别山,浅山葱绿,茶陌如弓,千里光州阵阵茶香随风飘过,午后,顶着淅淅沥沥细雨,沿司马光故里乡道一路至大苏山,山道弯弯,碧翠扑面,行到一处河水边停下,见深山中一古老寺院隐匿在苍山青翠中,及至近前,方显“净居寺”三字,抬头见山尖有一紫塔,耸立山颠,宛若掌心明珠,寺院门前左旁有棵古树,名曰唐朝古柏,历经千年仍挺拔苍翠,右侧有一棵银杏,名曰三根六枝,在树母体寄生一檀一柏,称同根三异树。古寺一侧,有一片古茶园,茶树大多是清代所栽,据当地农人说,此处茶叶香醇厚重,是光山奇珍。藏于深山古寺少有香火,鲜有人来,是一处清凉寂静的处所。细观寺中碑文,净居寺系北齐文宣帝天宝年间慧思结庵,唐中宗神龙时,由道岸禅师建寺,大宋文豪苏东坡到此曾作《游净居寺》诗。已至黄昏,未及细赏,匆匆而别。
深山藏古寺,暮霭炊烟稀。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标签:
健康 |
中央指导组昨天离鄂返京。非常低调!低调到新华社就发了两句话的新闻。
第一句: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第二句,经最高领导人和中央批准,孙春兰副总理率中央指导组于4月27日离鄂返京。
这其实真是一件大事。对武汉和湖北来说,对中国来说,都是大事。这真是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啊。在疫情爆发之初,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都很焦虑,但中国果断应对,就全世界来说,也是最有力、最成功的。坦率地说,在这方面,中央指导组居功至伟。
历史将会给他们,给领衔的孙副总理,记上大大的一笔。
标签:
杂谈文化心情怀旧 |
在网上毫无目的冲浪,突然看到一个大哥抱着一把吉他,坐在阳台上唱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首流行歌《我怎么哭了》,那苍凉的声音,低沉的旋律,一下子把我拉回了30多年前在茫茫戈壁上那座小城生活的岁月。
作为六零后,我们总感到似乎才刚刚成熟,可是一转眼发现我们这代人已经老了,大多到了要退休的年龄。当我们听到当年熟悉的流行歌曲《橄榄树》《外面的世界》《我怎么哭了》这些老歌的时候,脑海里很快就会浮现出那个思想解放、朝气蓬勃、激动人心有充满迷茫徘徊的年代。我们曾经对国家的前途和自己未来事业发展与命运的转变充满期待;对体制的束缚感到压抑又担心冲出体制失去安全感;同时又对未来看不透,猜不准,于是只有默默无闻地埋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耕耘奋斗。青春叛逆闯荡江湖的冲动和从小骨子里残留的小农思想激烈冲撞,使得少数人冲出体制
标签:
清明故乡杏花 |
标签:
文化诗歌清明 |
标签:
文化时评 |
最近查看多个贪官人生轨迹,最大的相同点就是贪腐和风流,身居要职的贪官们对钱财的追求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多到连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有的夜深人静时偷偷起身查看存折数目,有的存到国外银行,有的买下几十套上百套房产,有的则是大搞权色权钱交易,可悲的是他至死都不明白,他短暂的生命无论如何都享受不完这么多财产,更何况,一旦东窗事发,面对的只有高墙囚笼,铁窗冷月。
与贪腐相连的就是风流。他们的风流与才华出众风流名士无关,与人们调侃褒扬的文人墨客的风流韵事不同,他们的风流是一种赤裸裸的男女关系,是权力和欲望掩盖下权色交易和权钱交易行为,是特殊体制下衍生出来的一种非人伦、非常态的畸形社会现象。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今社会,在信息时代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