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新雨
杨新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295
  • 关注人气:4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分类: 杨新雨文章

文坛的变迁

 

杨新雨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新成名的年轻作家们不仅占据了文学刊物的大部分版面,也在各种文学活动的场面上占据着最显著的位置。他们获得了成就,获得了尊敬,也获得了大约与“天生我才必有用”、“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等意念相关的自信和自豪。

那时候,即使是黄土高原上的省份,也涌动着勃勃的新思想和新风尚。有一张照片给人印象深刻:数十位山西作家分层站在台阶上,以《厚土》等作品名世的李锐,似乎略显拘谨而又像是很雍容自若地站在正中间;写出了《远村》、《老井》等名作的郑0义也站在前排,他斜披了夹克,横向跨开半步,头略略斜上扬,目光坚定而勇毅……一些身负领导职务或德高望重的作家们,则无规则地随意站在或前或后的位置上。

应该是1987年的秋天,著名作家蒋子龙、刘心武、高洪波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评论家曾镇南、张炯等,上海的文学评论家吴亮、李劼、蔡翔、《上海文学》的负责人兼评论家周介人等,意气昂扬、风光无限地莅临并州。山西文学界的重要作家们、评论家们及文学刊物的编辑们齐去听讲。在一家大饭店的大会议厅里,群英荟萃,气氛热烈。

好像并没有会议主持人,也无人说些客套的和程式性的话。郑0义等人坐在听众席的最前面,台上则全部是外来的作家和评论家们,而吴亮坐在最中间。这不是有谁安排的,是大家随意坐的。在那个不断突破禁区和旧规范的年代,随意大于规则,至少在文学界是这样的情形。

然而,吴亮的居中而坐,在他个人,却可能是有意的。其意若云:我便坐在中间,难道我便不能坐在中间么?似乎也无人认为吴亮不应居中,规矩和秩序,职务和地位,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尤其在领风气之先的文学界,是应该被蔑视的。

我进去时,吴亮正讲着,好像就不由地有点领导式的哼哈声调,也许也是故意的。周介人、张炯等年龄较长并身负较显职务者,则显着心意平平的神态坐在台上靠边的位置上。

后来我还看见过一张照片,在另一个场合,也是吴亮居中,脖子上挂了大概是游五台山时买的念珠,似乎表现着虽然居中却蔑视庄重之一态。

才华横溢的雄辩的惯以指导口吻讲话的爱强调要点的李劼,则在会议过半的时刻才出场,亦显出重要和风光。记得他那天讲得题目是《自信》,他以极自信的口气讲了“自信”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记得他说,有人写文章总爱引用名人和权威的论述,他发问道:你将别人的文章都写在上面,你自己的文章往哪儿写呀?他的表情和语气显得很有领袖气魄。在整个演讲中,他思维敏捷,语言生动,讲得着实精彩。

那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文学年代。

上述的情景如今是不大可能再见到了,如今不会有那一个关于文学的会议可以是一位新锐的昂扬的作家坐在中心的位置上,如今坐中心位置的必定是一位文学界的领导,若有政治领导,则又首先是政治领导居中。

作家们呢,似乎在经了激烈和张扬后,平和了许多,平淡了许多。可以认为他们经历了现实的教训和磨砺,也可以认为他们变得深刻了,有了成熟和真正的自尊。当然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形,毕竟作家们是精神内容最丰富的群体,或者说是相异程度最大的个体。

而今,吴亮似乎是在经了相当的现实体验后,就多写一些智慧清明的文章。吴亮在当年的文学评论界已大有声誉,据说当时是少数的兼通了中西方最新艺术理论的青年学人。他的确是出众的,他的许多文章至今仍令我佩服。李劼则好像长久地隐匿,只在不久前看见他的几篇文章,文风似乎蕴藉了许多,无复当年演讲时的犀利与气势了。而用当今对年龄的宽容标准,他们仍然是年轻的。 

有一段文字极精彩,可以佐证我的感觉。在一篇题目为《意见与时间》的文章中,吴亮写道:

“我们的喉嗓在时间的警告下哑默了,思想的光烛在时间的烈焰前黯淡无光。我们,这群吵吵闹闹,沸沸扬扬的平庸论者,这群争执不休、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善辩者,难道不像朝露一样短促吗?所有的纷争全是一种无谓,一种可笑,一种百年后无人知晓的徒劳……”

文坛确然是变得平稳而有序了,而且越来越有序,旧规则加再上新规则。

人间的事物确然是有轮回的吧,由有序而无序,再由无序而有序。那么,下一个无序的轮回又会是在多久以后呢?

 

本文发表于:

                       《大公报》1997年9月17日

                       《文学自由谈》2001年5期(发表时编辑改题目为《遥望一下无序的轮回》)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