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股票

分类: 投资.杂谈

    上文《两个心理游戏》中,第一个游戏第2道“球多少钱”的问题,游戏设计者请了上万名大学生来回答,结果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著名大学中50%以上的学生给出了 0.10 元这个直觉性的错误答案,而普通的大学则有80%以上,这令人吃惊吧。其实只要稍微验证一下,就知道 0.10 是错误的答案,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几乎毫不费力,大概也就是需要付出眼睛眨两下的努力而已。

 

    这个结果表明:很多人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并且会尽量避免费力思考

 

    第二个游戏很有趣,短片播放到一半时,一个穿着大猩猩服装的人从右边进场,到了场中好一通张牙舞爪,然后离场。

 

    这只“大猩猩”总共出现了9秒钟,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上万观看这部短片并进行计数任务的人,超过半数在看完后,确信场上没有出现过“猩猩” ---- 他们很难想象自己会错过这件吸引人眼球的事情,当在重播中看到那只捶胸顿足的“猩猩”时,你知道他们有多么的

(2013-03-01 09:54)
标签:

杂谈

投资

股票

分类: 投资.杂谈

游戏一:看你算得有多快

 

以下是两道简单的数学题,看看你最快能有多快计算出来。我是瞬间就得出结果了,你呢?

 

下面请听题:

 

第1题: 1 + 1 = ?

 

第2题: 球拍和球共花 1.10 元钱,

         球拍比球贵 1 元,

         请问:球多少钱?

 

如有兴趣,请以你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

然后告诉我计算所耗时间(瞬间、1秒、3秒内、5秒内、10秒内、超10秒?)和答案。

 


游戏二:看你数得对不对

 这是一个两队传篮球的视频短片:一队穿白色球衣,另一队穿黑色球衣,篮球只传给自己队的队员,

 

(2012-12-25 12:54)
标签:

杂谈

股票

分类: 投资.杂谈

前两天开始看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一书的 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很有意思。以下是摘录:

-------------------------------------------------------------------------

    在开始综述我的理论之前,我想先来讲一个有助于理解以下内容的普遍观点。这个观点是从我们对社会性昆虫的了解中提炼出来的。这些昆虫很漂亮地证明了神经系统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固有的局限,它们整个神经系统通常只有10万个左右的细胞,而人类光是大脑的细胞就有上百亿个
    蚂蚁和人类相同,都是由活体结构加上神经细胞中的行为程序组成的。就蚂蚁而言,其行为程序只有少数几种,而且几乎完全来自遗传。蚂蚁能够根据经验学到新的行为,但大多数时候,它只能根据遗传的神经系统中设定好的程序,对十种左右的神经刺激作出几个简单的反应
    蚂蚁简单的行为系统自然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很有限。例如,有一种蚂蚁,当它在巢穴里嗅到蚂蚁尸体散发出的外激素时,它就会和其他蚂蚁合作把尸体运出巢穴。伟大的哈佛大学教授E.O.威尔逊(E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杂谈

  大脑主要由水(78%)、脂肪(10%)和蛋白质(8%)组成,约占体重的2.1%,成年人大脑消耗人体能量的20%,而0~10岁的儿童,脑消耗的能量竟占全身总能量的一半!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而消耗是无限的,人在长期进化与自然界博斗过程中,为了生存发展和趋利避害,经常需要快速有效地思考、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形成了思维上的简捷和节能模式。

 

    对电脑的原理比较了解的人知道,随着技术的发展进化以及人们对计算速度的无限追求,电脑的一些运算方法也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比如,

    1. 一个每小时需要重复计算10万的计算过程,就像一些大网站的首页内容的生成,假设每次从头到尾地计算需耗时3秒,那么一小时10万次访问量将会导致绝大多数用户得到的是访问超时的结果,这样就需要做一些改进:网页内容以及一些统计数据不实时更新,而是间断地每n分钟重算和更新一次。

    2. 一个面向大众的、每月才更新1次的、计算复杂的且耗时10小时的结果数据,每月只需运算一次就可以了,不用每个人来查询时,都从头重算。

 

 &

(2012-12-18 12:24)
标签:

杂谈

财经

分类: 投资.杂谈

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母亲生前迷信世界末日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友人与家属说,南希是所谓的“求生主义者”,担心文明社会即将瓦解,在家中存放大量食物、饮用水和枪支。南希认为世界即将面临剧烈的经济崩溃,似乎也因此成为枪支迷,还教兰扎兄弟俩射击。

 

世界末日传言引南京女高工捐百万家产
    据现代快报的消息,南京市民老罗最近快崩溃了,因为妻子蒋某的异常举动,好好的一个家被搅得天翻地覆。蒋某背着家人,偷偷拿着房产证到中介抵押了100多万元。面对家人的质问,蒋某居然振振有词:2012世界末日马上就来了,要赶紧把钱捐掉。

 

中国(摘引大河报报道)
  &

(2012-12-17 23: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杂谈

前面几篇博文中提到了概率思维,不知这四个字进入各位读者眼里之后,分别得出的是怎样的解读,不管怎样,我想各种解读之间应该是不完全一致的,甚至有较大差异,就类似于对市场的同样走势,投资者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一般。

 

对于概率思维,有的投资者想到的是高胜率,有的投资者进一步会将胜率与盈利率和亏损率结合,如果仅仅这些内容,那么对概率思维的认识还是不够。

 

在这里,借用《交易心理分析》一书的内容来简单说说。

 

五个基本事实:

1、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对每一笔投资,即使是高胜率的机会,结果也是不确定的,而不是必胜的。可惜人类的天性偏向与关注赢的一面,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输的可能。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无论输的概率有多小,都有可能发生,都要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要事先计划好,如果小概率事情真的发生的话,可能会输多少,仓位多大才能处于可承受的范围。

 

2、要赚钱不必知道下一步会有什么变化

    每一笔交易,投资者很容易对交易的结果充满美好的预期

(2012-12-09 20:48)
标签:

投资

分类: 投资.杂谈

 

    有一个故事:在太平洋有一个小岛,岛上的居民将香蕉树奉为他们的神树,吃香蕉是对神灵的亵渎,将受到神灵的惩罚。有一天,两个岛外来人搞恶作剧,将香蕉制作成点心,自己一边吃的同时也骗岛上的一个居民吃了进去,吃完后,才告诉他刚才吃的是香蕉点心,那个居民恐惧万分,过了几天竟然因恐惧过度死了,而那两个岛外来人并未因吃香蕉引起任何健康问题。

 

    这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岛上居民相信吃了香蕉会受到神灵惩罚,因而过度恐惧而死,但岛外来人并不相信,所以并不因此受到影响。

 

    马克.道格拉斯的《交易心理分析》一书中,用狗和小孩的比喻来说明人的经历、信念对人的影响

标签:

投资

股票

分类: 投资.杂谈

根据历史,我们经常会总结出一些规律,尤其是近几年的机构研究报告,诸如指数的涨跌与某某经济、货币数据的相关性规律、政治周期与股市关系等等,总结得非常到位,看一回就令人豁然开朗,再看几回就可令人生出“股市完全掌握于我手”的豪情壮志。

 

然而现今的A股,M1定买卖、政治周期、年K线没有三连阴先例、熊市不超5年等这些规律似乎都失效了,至于市场的平均 PE, PB,跌到了接近历史低位不是底,再跌到与历史低点一致,也还不是底,钻石底、玫瑰底统统跌破,现在已经比历史最低还要低20%了,好像还不是底,难道钟摆规律也要失效了?李驰都大呼看不懂,俺就更看不懂了。

 

规律为什么会失效?

或许,除了死亡,世界就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了。

股市,终归是一个博弈场所,在这个负和游戏中,最终少数人赚多数人money的本质不会改变,根据过往总结出来的规律,大多数仅仅是阶段性的规律,一旦这些阶段性规律为大众所了解和认同并确信时,规律很可能就失效了。这跟市场趋势一样,当市场大众都认可市场趋势,并且极度自信趋势会继续时,趋势很大可能就要发转了。总的来说,市场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2012-11-28 22:35)
标签:

投资

股票

分类: 投资.杂谈

投资,除了需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看清市场的客观,同时还需要看清自己、战胜自己,前者需要向外寻求,而后者则要向内寻求。

 

如何看清自己? 了解市场中投资人的天性本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了解市场中投资人的天性,然后研究自己过往的投资经历,尤其是失败的投资记录,可以发现自己容易犯的错误,对应的是哪些天性本能,接着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建立相应的对策来克服或避免了。

 

投资市场中一些常见的人性本能:

1. 人类的本性想要舒适和确定性。追求高胜率,而不是理性思考盈亏金额的比例。期望方法策略在任何时候都成功。

2. 人的本性只顾追逐最大限度的获利机会,而不去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3. 没有利用好手头的东西就想要更多是人类天性。不断地寻找新方法、技巧,而不是专心深入地研究、用好、完善已有的方法。

4. 过度贪婪,任何时刻下想把握所有的机会。

5. 容易最近的交易结果影响,导致赚则自负冲动,赔则过于小心,害怕风险。

6. 在盈利时是风险回避者,小赚立刻兑现,而面对损失时就成了风险偏好者,死扛不认输。

 

(2012-09-13 22:48)
标签:

投资

股票

分类: 投资.杂谈

证券投资者的两大目标在于投资收益最大化以及投资风险最小化。这两大目标的优先度如何衡量,是应该优先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还是把投资风险最小化放在首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