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顾所有人反对,为自己纹上了泰雅族世代遵守的面纹;
他与妻子生活在群山之中,试图找回祖先的生活方式;
他在深山中寻找仅存的泰雅族长老,为了留住自己民族已经破碎凋零的歌曲与文化;
他叫彼得罗,在泰雅语里面,这个名字意味着“勇士”。
当500万人在同一时间微笑,这是怎样一副画面?
当500万人每天在致力于让别人微笑,这又是怎样一副画面?
两入台湾,慈济给我的震撼最深,
因为“爱”与“和谐”常常作为口号提出,但慈济真的让这两个词成为了几百万人生活的一部分。而这只用了38年的时间……
标签:
杂谈 |
他是谁?
4月23日,摄制组来到风景如画的台北县淡江中学。许多电影和电视剧曾在这里取景。
从这里,走出了胡德夫和周杰伦
标签:
杂谈东方卫视台北101邓丽君王伟忠吴小莉 |
如今的四四南村只保留的四排房子,抬头望去,台北的地标101大楼显得光鲜的多。
当年国民党部队退败台湾,数十万人带着家眷来到这片陌生的地方,由于他们准备备战返攻大陆,因此这些房子也是临时搭建,很多人不会想到,这一住就是六十年。眷村,也成了台湾独特的一个名字,更是很多外省人两三代人的集体记忆
标签:
杂谈东方卫视方文山 |
采访方文山是在16日下午,杰威公司的录音间。
想知道能够写得一手好词的方文山,究竟是如何成长的,他说,他不是个好学生,成绩一向不好,但是会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上,一旦找到了,就会专注其中。
写词,得益于小时候被老师逼着用毛笔写作文和背古文的经历,那时候不知原委,现在想来得益匪浅。走上作词人这条路,更是形势所逼,原本立志作编剧的他,从桃源到台北打拼,却遭遇到电影产业的整体不景气,生活所迫退而求其次开始写词。当问到,会不会继续编剧梦想时,他神情淡然,说他会为此作足准备,也在策划这方面的事情,但是不会急于一时。
他喜欢收藏一切有历史感的东西,如台湾的老车牌,从三轮车到自行车,再到机动车,无一不有;还有老广告、老招牌甚至老砖头。这些东西让他感觉到时间和背后的厚度,他喜欢。
标签:
杂谈 |
4月15日早晨,我们驱车前往阳明山拍摄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墓。不想是日恰巧是于公130岁的诞辰,在他的墓园,遇到了一群从台北市区赶来祭奠的髦耋老人。
他们分别是于老生前的忘年交、台湾书法家金启人先生,专为于老拍照的摄影家张志奎先生,还有1951年至1957年期间随伺于公左右的生活秘书郭?惠子女士及其子。
说起于公的生前,几位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爱国”和“忧民”。金启人先生回忆,于公曾说“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而他自己正是身体力行的楷模。金老先生不无感慨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世间的事情有时候就有那么凑巧。
昨天,3月26日,是诗人海子的20周年忌日。
而我们一行正好沿着西太平洋海岸,在盘山公路上穿花绕步。
太平洋蓝得令人眩目,浪花则白得令人眩目。
面对美景,我无法不想到海子的那句著名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惜天有点阴,云很厚,所以拍不出同样令人眩目的效果来。
世间的事情有时候就有那么不凑巧。
前天晚上,台湾电视里传来这样一条消息:著名女作家曹又方驾鹤西去,时年仅67岁。
当时我被惊倒了,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调着台,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这条新闻。
我与曹又方女士仅一面之缘。
那是4年多前的上海,她正好在一个叫《大话爱情》的栏目里做嘉宾,而我正好与这个栏目有些联系。
我们在一起吃过一顿饭,主人是同样来自台湾的B女士,她在操办《大话爱情》的制作。
记得席间还有张怡筠女士,还有ANN小友。
那是一次很愉快的回忆,餐叙皆欢。散席后相互还不忘发短信谈谈自己的感受。
后来曹又方女士还托B女士送我一本她自己写的书《天使不做爱》。
这次出来前,我整理书架的时候,还翻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