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it

电信的广告片说实话有点烂。说啥都行,看了好几遍,还是不知道啥玩意特行,让我有冲动去跟它玩。也就是中国电信现在根本没找到与其业务能力相适应的用户的G点。

网上传言来看,电信目前出了全员营销,大打价格战之外,好像还没有特别有效的东东。价格战的背后就是让用户认为你的东西没别人的好,这对于梳理3G时代的电信品牌形象是没太多好处的。那个网上选号也是叫好不叫座。我问过很多朋友,大多都不知道弄了个189的号其实还需要换个手机。我看电信的网页上貌似也在有意避讳这点,根本没谈起这回事情。我在猜想那些弄到号的人最后知道还需要另外买部手机的表情。

综合对比,电信与其他两家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做到领先的出了综合业务捆绑,就剩下3G网络覆盖了,中国电信能最快的做到3G网络的全国覆盖(中国电信现在所有的宣传好像都将133&153的用户搞成了后娘养的,作为一个参与CDMA最初业务测试,在02年就使用CDMA业务的老用户,在过渡服务上我亲身体会过那种烂)。

CDMA1X上网卡其实在市场具有良好的口碑,貌似占有70%的市场份额。CDMA1X上网卡的好口碑来自于与移动GPRS相对比的速度。这点在其他两个运营商都上3G网络之后,基本消失。目前三大运营商

标签:

it

移动通讯领域的巨头都在谋划如何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占据战略高位,不被淘汰;

演变的趋势也许可以参照PC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非标准走向标准,从窄带走向宽带,从按时走向包月;

只有接入的包月才能形成整体市场的大爆发和高度繁荣,在中国也许是1-2年的时间;

主要的竞争角色可以简单的分成通道(以移动为代表)、应用(以谷歌为代表)、手机端(以nokia为代表)这三种力量,都在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去切入对方的领御,避免在未来边缘化;

苹果这种垂直整合模式(手机+操作系统+应用)构建了一个非常良性的生态系统;三种维度的不同力量未来的竞争是平台式的竞争,也是构建生态系统能力的竞争;

中国移动抄袭苹果APP store的做法只能表明其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内心慌乱,而四处出击;抛开手机终端、操作系统及庞大的用户群简单的谈APP store是个非常扯淡的事情;

非标准化是个巨大的问题,目前正走向部分的标准化,但也许不会形成wintel式的绝对垄断格局,而是2、3三个大型生态系统的共存;

个人不看好手机端的未来力量,手机端在未来的重要性会逐步降低,特别是联发科这种标准化模式的进一步扩展,使得手机端

(2008-12-09 23:24)
标签:

it

今天去参加了第三届移动互联网大会,有些记录和想法,与大家分享:
  • 以终端作为划分方式:手机和PC,这样来划分移动互联网及其他
  • 其实终端也在走向融合,看看价位、屏幕大小、功能等等,就能发现
  • nokia战略的六点两中心:音乐、游戏、媒体、地图、电邮和IM为六点,两中心是人际关系加位置信息
  • 关注移动互联网核心的要关注人际关系和位置信息
  • 世界移动互联网的中心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中心不是北京,而是广东
  • 移动互联网的圈子同互联网的圈子基本不搭边,过去一看,没几个认识的人,但过一两年应该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 移动互联网圈子创业的人相对比互联网圈子创业的人有钱,在互联网圈子里面创业的人太穷了
  • 这群恶狼如果醒悟过来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原来那些过得很舒服的移动互联网人要当心了
  • 非标准化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点,不管是手机、操作系统还是网络,搞得开发显然比在互联网上做点东西累,未来还会是这个样子吗?目前成功的模式都是如iphone和nokia这样的垂直整合模式,未来还是这样的吗?
  • 手机上网入口有几种方式:移动、联通在定
(2008-12-08 19:00)
标签:

it

昨天跟51的某某见面,还说51的开放平台是全开放的,我信了,现在看一看,又是扯淡的。

51今天告诉我们“未来半年51应用部门预计开发应用类型”:

51内部应用开发部门在未来半年内将会对如下几种类型的应用进行相应开发,具体如下:


1.养成类(如宠物,种花等),

2.房屋装扮类(如买卖房屋,家园等),

3.帮派类(如江湖等),

4.好友买卖类(如地主,绑架等)


所以,从平台角度,不建议第三方开发者在这几方面做相应应用开发。

谢谢!

典型的看到什么赚钱就什么自己做,与独立开发者争利的做法。

从开放平台培育生态系统的角度,又是典型的杀鸡取卵的做法。

 

标签:

it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0月3日宣布,作为迄今最大规模的分布式运算网络,“全球LHC计算网格”当日正式启动,它将为设在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提供强大的数据运算支持。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称,这个运算网共包括分布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计算中心,参与运算的科研人员将多达7000名,每年可分析和管理大型强子对撞机数据超过1500万G。借助分布式运算网络,科学家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布在各处的计算资源,把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联合在一起,形成超强的运算能力。
网格计算通过LHC这个引人瞩目的项目从小众的探讨和实践走到了公众的面前,与此同时,在业界还涌动着对于“云计算”的热烈探讨。所谓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它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在这个新事物的面前,有人鼓掌叫好,也有人质疑。
噱头?
尽管IT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崇“云计算”,正因为这种鼓吹却难免让人质疑“云计算”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一个

(2008-05-05 08:30)
标签:

it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5/5/8/26/11a559bfff2.jpg

上篇谈信息价值的变迁,谈到从《找到到信赖》。就目前的互联网发展来说,找到信息本身因为信息的数字化和聚合方式的低廉,使得价值端更多的向找到可以信赖的信息转移。这个信赖,我只是粗略的点到为止,没有深入。信赖是个很大的题目,经济学里面有很多内容就是谈的这个,社会学里面也有很多内容谈这个玩意。有大家说过,市场经济也就是个信赖/信用经济,这里面牵扯到作为经济人的个人、作为经济体的企业、作为经济服务体的政府等多重角色。

信赖延伸到互联网上,特别是到电子商务/电子服务领域,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但由于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在不太成熟的环境下,这种虚拟性和经济本身所需要的信赖构成一个电子商务/电子服务领域的一个基本矛盾。解决这个信赖机制,也就是说解决这个电子商务/电子服务领域的基本矛盾就显得价值很大。

在本篇里,我们不谈大的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的问题,单单谈如何在互联网上建立信

标签:

it

帮客22期谈篱笆网。

刘继汉同学分享了他对篱笆网研究心得的PPT,篱笆网北京区的负责人也来了,跟大家交流。本想写点,发现几个帮客总结的很好,贴过来分享给大家:

…………………………………………………………………………………………………………

李林子的版本:

篱笆网的背后:驭商之术与驭人之道!

04-19 11:30

418日,帮客聚会,篱笆网成功经验分享。大受启发。内容就不赘述了,主要讲体会,总结一下篱笆网的成功之道。 

1、 偏执的价值观

(2008-03-30 22:01)
标签:

it

1、 电子商务的概念

用电子的方式做商务,关键点还是在商务上。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推广方式和销售渠道。

标签:

it

康盛创想做了u-center,大多数评论认为sns社区将取代传统bbs形成一次升级。这不得不让我又回到最初对于sns的理解上来。sns到底是什么?

世纪之初就兴起的社交网络借六度关系理论利用人脉链条来诱惑用户,通过朋友认识朋友无疑是一个加速个人人脉发展的途径。不过各个平台实践中其实很少有遵循这个六度关系理念的,实际上以陌生人社交为主扩展人际的网络平台居多。直到facebook加强了关系的控制,相对有效的维护了人脉关系严密的拓展链条,并变成身价100亿美金以上,国内的所谓的“真人社区”成为一个方向。

最近围绕“真人社区”这方面的讨论也很多,真人与真关系是讨论的热点。如果真人社区还只是停留在满足荷尔蒙冲动和kill time层面,那其实真人的价值不大,可能还有很多风险。校内在这方面由于学习了facebook的做法根基相对比较牢固,但是荷尔蒙的气息和kill time的方向依旧;海内一直在努力尝试,不过目前观察让我怀疑中国人的装B文化是否太过厚重;谢老师的“一起”,其实我现在还没看到在运营上对于“真人社区”的努力,我很怀疑,是否能够做到。

从本质上观察,没有有价值的关系的sns与bbs相比的确只是建立以我为中心,以关系链条为网络的

(2008-03-09 17:43)
标签:

it

 

真实的社区在FB之后,有了很多,其中在中国的一个典型-海内。最近在海内有个用户调戏系统的小风波,有用户不满其对于真实性的种种限制,改假名,圈假人,乐此不疲。

我们原来谈社区,总是说虚拟,“second life”成了这方面的代表词汇。其实即使在网游里,我们扮演生活中所不能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还是透露出些许我们潜藏的人性。

对于商务交友来说,真实代表信任,代表效率,从线上到线下,线上和线下的统一,才是真实价值的实现路径,这是人在商业社会中需要扮演的商业角色,社交网络成为我们这部分角色的工具。然而,人是个多面体的动物,特别是在青春期,缺乏商业上的需要,更多的是受荷尔蒙的驱动,这个时期我们在社区里,算是第1.5人生。

观察QQ、51、360quan,我们都可以将其看做第1.5人生,在上面,我们可以kill time(娱乐)与交友,部分的真实,部分的虚拟。

观察这三者是很有意思的事情。QQ满足了中国网民第一次(70、80年代)的1.5人生的需求,51现在在很多地方替代了QQ去满足了80、90年代第1.5人生的需求,360quan在一些地方满足了85后和90年代的第1.5人生的需求。

51部分替代QQ,满足第1.5人生的需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