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余功保先生在其著作《盈虚有象》点题“守中、用中”之后;屡承同道查询,藉此,就“守中、用中”问题简述浅见。
“守中、用中”四字,是太极拳家常说、常写、常用、耳熟能详的;而通常理解为“守住中央、中心、中线,或保持立身中正稳定,作为武术行功运身的基本准则”。这样去理解是相当普遍的,但内容是不够充分的。
康戈武教授说:专心致志支配支配肢体动作这就是“守中”,“守中用意”是规范太极拳注重内练的“中和”方法。
(1)问:太极拳道是否应分门派?
答:太极拳道学是一完整之大学问,为历代先贤先圣穷毕生智慧精心研究而成,其理奥妙无穷,包含崇高哲
乐亶为已故杨式太极拳传人乐奂之(字幻智,河南固始人)之子。转载此文共同好研磨、参考之用。
太极拳之大概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太极拳亦然。或见懂劲者举重若轻,出手神妙,遂谓太极劲奥秘艰深,绝无踪迹,好之者探讨一世,人称画鬼、实干者流汗三车,奈无诀要,然则,
杨氏太极拳代表着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武术当中他好象急先锋一样,总是走在前
面。他适应面广,参加习练的人也很多。过去在山西省练习太极拳的人较少,现在就多了,社会上到处可见。杨氏太极拳的总的特点是: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一般人都能接受。
太极拳虽以松柔为本,以柔化见长,但却内含坚刚,松柔只是其表,外柔而内刚才是其最根本的特点。所以前辈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之述。然而,今之太极只知有柔不知有刚,强调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不仅新人不解,有些练了几十年拳的人依然不悟,更有甚者以软为柔,以懈为松,终不能达刚柔相济之太极拳真境。世人多知硬为太极拳之病,却不知软亦为病,且其病更甚。我们经常看到两人推手谁也不用力,你来我往,行云流水,一旦遇大力或真力,不仅松柔全无,化不了走不开,还处处被动、节节受制,
大凡初学太极拳者,都会遇到这么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譬如,学什么拳好?怎么找老师?能不能自学?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练了太极拳就百病不侵了?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是否有传说的那么神?怎样使自己成为高手?等等等。。。。下面就给初学者提几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