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徒步天山古道旅游 |
分类: 花谷道文集 |
有关花谷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唐代的《西州图经》:“右道出蒲昌县界,西合柳中,向庭州,丰水草,通人马”。
对花谷道的具体走向,史学界至今未有定论。近年出版的《吐鲁番史》认为,花谷道应沿鄯善坎儿其河北行,经木垒而达吉木萨尔。
对照地图,我们发现沿坎儿其河北行至木垒的线路分为东、西两线:东线基本沿坎儿其河东侧支流公木艾格孜河上行,翻越阿克古勒达坂(阿克古勒,维吾尔语,白色的花朵)进入木垒境,再沿木垒河上游的冬公河顺流而下,即可抵达木垒县城。2005年五一期间,西北偏西和天山下的戈壁两人走的就是这条线。西线则沿坎儿其河西侧支流台木哈达河上行,翻越博依勒克达坂进入木垒境,再沿木垒河上游的台然河下行,也可抵达木垒县城。
2006
分类: 花谷道文集 |
老许是野牦牛队木垒—鄯善(花谷道)探险穿越活动的队长,在网上发布活动帖子时,他是这样描述的:花谷道:“右道出蒲昌县界,西合柳中,向庭州,丰水草,通人马”。又吐鲁番文书中有挎谷峰的记载,说明花谷道又作挎谷道,挎谷峰似因两谷相交得名,具体线路为鄯善之东的台子北行,沿克尔其河,经达匪,北经罗护守捉而至山北。按由罗护守捉北上,经独山守捉出山,乃进入今木垒境,参阅《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自罗护守捉西北上乏驴领,百二十里至赤谷;又出谷口,经长泉、龙泉,百八十里有独山守捉;又经蒲类,百六十里至北庭都护府。”独山守捉即木垒油库古城,蒲类县即今奇台唐朝墩古城,赤谷即连接罗护与独山的山道,据此,此路所经非柳谷,而是赤谷。则赤谷在《西州图经》中也被混称为柳谷(摘自《吐鲁番史》)。
2005年
分类: 走遍新疆 |
1906年6月,斯坦因经由印度、阿富汗抵达塔什库尔干,预备前往喀什。
他选择了两地间最为便捷的路线:从慕士塔格东南面的山岗横切至依格孜也尔河谷,
然后沿河而下,经英吉沙抵喀什。
大约在公元642年,玄奘法师从印度取得佛经,返回中国时,也曾走过这条路。
本文以斯坦因《中国探险手记》为蓝本,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集》以及
Google Earth,试对该线路做一简单考证(引用的文字有删改)。
分类: 走遍新疆 |
被称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以盛产和阗玉闻名于世,其中和田地区以白玉籽料为主,且末则以青白玉山料为主,适宜雕琢大型玉器。
早在6000年前,生活在昆仑山北坡的原始先民就发现了玉的独特物理特性,并用于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中,此后,又逐渐形成了采玉和琢玉的部落。和阗玉也以昆仑山为中心向东西方传播,形成人类最初的文化交流通道——玉石之路。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身。
和阗玉传入中原地区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玉文化。
且末塔特勒克苏玉石矿,是新疆、全国乃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