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风花雪月…
八面来风…
博文
(2010-06-01 09:59)
标签:

原创

诗歌

杂谈

分类: 我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万岁!

 

儿子

儿子  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棵小树

爸爸是阳光  妈妈是雨露

但我们同时又是狂风暴雨和烈火  冰霜

你呀呀学语时  每吐出一个词句

我们都当作一枚新芽  你学步时

每踩出一个脚印  我们都当作一块金牌

当你像一座山重重摔倒时

我们的世界也塌陷了一大半

你的哭声像火车一样碾过我们的心尖

但我们假装什么也没有看见

硬是把温暖的怀抱空着  把有力的双手背着

 

(2010-05-16 08:09)
标签:

诗歌

原创

文化

分类: 我的诗歌

琴断口

 

远远的  一片云彩

让出一条琴弦似的山道

老态龙钟的楚国起身相迎

那道横扫了千年凡尘的闪电

翻过高山  径直跌入潺潺流水

一个神话颤颤巍巍地走来

 

那满山的树木

仿佛接受了指令的三军将士

吭唱着《诗经》推开了地平线

而流水向前  头也不回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

因为一张古琴已经厮杀了千年

 

 

(2010-05-15 11:01)
标签:

诗歌

原创

杂谈

分类: 我的诗歌

我和你

 

这一生  你是我的

春天  我是你的秋天

你用你甜美的笑清洗我的伤口

我用我日渐寒冷的血浇灌你的爱

你说你要像栽种玫瑰一样

栽种我浓密的黑发  乌黑的眼睛

栽种我的钱包  房屋  手机  小车  信用卡

栽种我的体温  年纪  方言  星空  大地

我呢  我默默地隐身在你的花园里

像锻造一口宝剑一样

锻造我肩上的责任  血性的灵魂

丁当作响的骨头  闪电一样的思想和

标签:

诗歌

原创

杂谈

分类: 我的诗歌

我喜欢背对着落日……

落日是母亲一直含在眼里的一颗泪滴

总是让我愧疚地背过身去

因此我喜欢背对着落日  就像背对着

一座大山  一个草垛或一幢老屋

可以看清楚回家的身影

(2010-03-15 15:15)
标签:

诗歌

原创

杂谈

分类: 我的诗歌

因为梨花

 

因为梨花  我爱上了白

白雪的白白云的白白纸的白

白天的白空白的白灰烬的白盐的白

梨花的白  小  单纯  彻底  安静

我爱上了这种境界这种基调的日子

白  销蚀了我身体里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温度

裸露了生活和岁月的底子

白  封存了我生命中喧嚣与浮华的尘埃

剥夺了红与黑的深沉与忧郁

白  阻止了我对太阳的盲目崇拜

加速了一场又一场风霜雨

标签:

杂谈

我要和这个春天一起开花

 

我要和这个春天一起开花

在这个温润的早晨  在这片广阔的田野

风是突破了严冬的信号  雨是

熔化了冰雪的火焰  云是摆脱了仕途的书生

太阳是素面朝天的新娘子  我的目光

像这个早晨一样湿润  我的心胸

像这片田野一样广阔 我的脉搏

像此起彼伏的鸟鸣一样欢快

蝴蝶捧出世俗的爱情  蜜蜂献上真诚的祝福

燕子转达远方的问候  大地敞开温暖的怀抱

一对花喜鹊为我的到来准备了万言欢迎词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风物涟漪

正在消失的农具(之三)牛笼嘴

牛笼嘴

农村长大的人,头发白了,胡子白了,也忘不了水牛、黄牛这种忠厚、老实的牲口,当然也不可能忘了夏日耕种时,牢牢地套在牛嘴上的竹篾编制的牛笼嘴。

牛笼嘴,是一种挺有意思的工具,与人们罩在嘴巴上的口罩颇为相似,但功用却完全不同。牛套上牛笼嘴,不是为了好看或为了预防吸入尘埃、冷空气什么的,而是为了管住那张“贪婪”的大嘴巴。你想,夏种季节,万物葱茏,田埂上翠绿着一行行鲜嫩的大豆,在刚刚收割了头茬水稻的水田里犁田、耙地,那牛儿怎能抵抗得了那翠绿、鲜嫩的诱惑。于是,聪慧的庄稼人便发明了牛笼嘴,或许“狗气杀”等器具就是受了牛笼嘴的启发而制作的吧。

小时候,肚子总是吃不饱,我们路过番薯地就偷吃人家的番薯,经过黄瓜地就偷吃人家的黄瓜,看见花生就偷吃人家的花生,经常被一些妇女扯着嗓子骂:免崽子,饿痨鬼,被我抓着了,就给他戴上牛笼嘴……孩提时什么都好玩,我们用牛笼嘴

分类: 风物涟漪
正在消失的农具(之一)谷 砻 

正在消失的农具

白云

农村许多劳动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了。这些农具,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顺手,仿佛我们的手脚、眼睛、耳朵。它们从生活中消失了,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些造型各异的器械,还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以及时间与空间所赋予的记忆。

谷 砻

记忆中,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座用来分离谷壳与米的谷砻,它大多时间被闲置在仓库或杂物间的角落里。需要舂米时,谷砻才派上用场。农家主妇担来晒干、扇净了的稻谷,一畚斗一畚斗地倒到砻盘上,像推磨一般地转动砻盘,然后再把谷壳与糙米全数担到流水哗哗、水车吱哑、舂声噼卟的舂米坊去慢慢地舂捣。

谷砻,分上下两层,与石磨十分相象,但它是用黄土打制的,上下两个磨盘包裹一重密密的竹篾。上层,是一个直径约四十公分、高约三四十公分的圆柱体土盘,中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