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绍振
孙绍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0,778
  • 关注人气:4,5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桐城派“雅洁”之珍品:《左忠毅公逸事》

                             孙绍振

作者方苞是桐城派古文主要代表,他主张“义法”,核心观念是“言有物”“言有序”(方苞 《又書貨殖傳後》)。从字面上看,好像平淡无奇。但是,结合历史语境分析,却颇具深义。本来“言有物”,相对于言无物,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讲空话。但是,他的“物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刘姥姥进贾府》中的四个“笑”字

孙绍振

 

 

许多读者甚至专家,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的艺术,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只看其写了什么以,而忽略了,它没有写什么。显赫贾府,光是府第就占了一条街,按西方小说套路(不管是左拉,还是巴尔扎克)少不得要对其建筑进行上千字静态的细节描写,但是《红楼梦》不然,它所遵循的是中国史家记言和记事的传统,笔墨全在动作和对话上,除了特别重要的人物(如贾宝玉、王熙凤)出场用赋体外,很少静态的形容和铺排。但是,贾府的豪华和显赫又是书写的中心。刘姥姥初进贾府,曹雪芹采取了反复以人物行为和对话的办法,从心理效果上展开。

通过对话和行为,表现的主要不是建筑、陈设,而是人物心理上的新异感。这有点

标签:

情感

   《春怨》不朽的原因:喜剧性的抒情

                                

                   2015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评论

                                    孙绍振

今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是,被媒体简称为“路路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和其它许多省份都以感性材料命题不同,直接以抽象的格言式的话语

标签:

情感

“林黛玉进贾府”:妙在情感互动的错位脉络

                                                    孙绍振

“林黛玉进贾府”,仅从超星阅读器搜索,自2003年至今在中文期刊上的文章高达976篇,多数为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滑行于表面,重复率之高,实为罕见。其中对文本,对林黛玉之形象的独特性,唯一性,正面作出稍稍深入之分析者凤毛麟角。个中原由,可能是作者多为第一线老师,对于文本解读,尤其是小说文本解读,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当然,在如此之多的文章中,亦不乏稍有新意者,作者多为大学教师,往往借助西方叙述学之“叙述视角”,“视角

标签:

情感

很抱歉,过年后几无更新。

虽然微博微信时代,一切都快,但有些问题却是需要慢的质素和慢的工具才能解决,博客仍然是互联网上能让人深度阅读的一种形式。我也希望我能坚持,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在此与大家交流。

 

 

 

 

沉郁顿挫与精微潜隐:从《登高》看杜甫的抒情意脉

                                         &n

标签:

军事

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 自序

 

散文和诗歌和小说不同,小说和诗歌都相当稳定的形式规范,一望而知,而散文则不然。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并不存在纯文学性散文文体。只有“文”的观念,诗言志,文载道,文是与诗相对的。文又可分为古文和骈文。骈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而古文则比较复杂。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中的“古文”的内涵,一是拒绝骈文,二是相对于词赋类。有论辩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显然包含了文学性和非文学性两个方面。

台湾郑明娳教授认为:“在中国散文虽然不居于文学的地位而生长,但在西方,散文却没有自己的地位。” 郑教授引董崇选《西洋散文的面貌》说:“在西洋文学里,最初的三大文类是戏剧、史诗与抒情诗。可

标签:

房产

 

近日有读者发纸条问各种问题,但由于纸条回复容量只得150字,故整理后另发博文,供文友一起交流批评。

 

 

 

读者问一:

 尊敬的孙教授:我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语文教师。一直很喜欢读您的书,您对文本的解读令人心生敬意!作为一名草根语文教师,我深感文本解读遇到困惑时无人可以交流指点的彷徨与苦恼,于是就想到了您,希望我的留言不会让您感到冒昧呵呵最近,在研读里尔克的《秋日》,怎么读,我都觉得他在祈盼孤独,可是在上完这一课后很多老师都在强调多元解读,觉得我把主题定在了祈盼孤独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也做了反思,可是读来读去,觉得从整

转《福建日报》2014年1月7日“文化视点”版文章

 

 

“学生”莫言

【“从读者发展到作者再到作家,有个人的奋斗,也有老师的重要作用,我就有两位福建的老师。”】
本报记者吴旭涛陈文波 段金柱

第三届中学生校园诗会

孙绍振

 

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世界各国相比,可能是最为突出的。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像春秋战国时代,经典诗歌被广泛运用,孔夫子强调“不学诗无以言”,不是太夸张的,先秦游说之士,外交使者就常借《诗经》中的语句强化自己的可靠性和亲和性。没有一个国家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会把写作诗歌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更没有一个国家,除了文人名士,上至皇帝(包括昏君)、文臣(包括奸臣)、武将(包括失败投降者)、革命志士(包括后来变成汉奸的)、大家闺秀、乃至军阀、名妓均能遵循严谨的格律写出中规中矩的诗词。也没有一个国家在小说中杂了这么多的诗词歌赋,甚至有一部在文学史上很有地位的小说干脆冠以“词话”之名。这实在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堪称世界非物质文化一大遗产。在这个商品大潮冲击一切传统精神的时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